脑性瘫痪简称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中痉挛型约占6O%,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各种先天和后天原因牵拉脊髓圆锥,使圆锥低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的症候群,临床主要以下肢运动感觉障碍、膀胱尿道及肛门括约肌进行性功能障碍为特征。一般资料
男29例,女21例;年龄4~25岁,平均14岁。其中早产、低出生体重30例,难产、窒息、缺氧29例,均为痉挛型脑瘫,约占同期脑瘫病人的1%。痉挛状态稳定者48例,趋于稳定者2例:均无重度肌无力、肌腱固定挛缩、不可逆性骨关节畸形。双下肢整体肌群平均痉挛程度(牵张反射)评分(按Russman—Gage标准):Ⅲ级35例,Ⅳ级15例;双下肢整体肌群平均肌张力分级(Ashworth标准):Ⅲ级36例,Ⅳ级14例。小便功能障碍者31例,大便功能障碍者19例。术前均行腰椎MRI检查提示脊髓圆锥位于L2以下,伴不同程度终丝增粗及骶尾部黏连,其中1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脊柱裂。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俯卧位。通常采用后正中直切口,显露L3~S1椎板,行跳跃式、限制性椎板切除,先于硬脊膜外彻底松解硬膜囊与周围的黏连,切开硬脊膜后手术显微镜下锐性分离、松解马尾神经及圆锥与周围结构的黏连。于内终丝近心端处切断终丝,以解除对圆锥的牵拉,探查双侧L2、L3、L5、S1、S2脊神经后根并将各后根分为4~8小束,神经肌电生理刺激仪刺激确认并记录各后根小束的阈值,根据阈值高低及痉挛情况部分切断后根,切断比例:L2:20%~30%,L3:25%一35%,L5:40%~55%,S1:40%一60%,S2:20%~30%。将切断的后根小束切除10mm,以防日后神经再生。术毕严密缝合硬脊膜。结果
所有病人随访36~个月,平均65个月;随访期间下肢痉挛缓解率为%。以“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价步态功能,明显改善46例,无明显改善4例,改善率为92%。所有病人均行尿动力学检查及肛门内测压,尿流率增加及残余尿减少为小便功能改善,肛门内压力增加为大便功能改善。本组小便功能明显改善24例,无明显改善6例,恶化1例,改善率为77。4%;大便功能明显改善14例,无明显改善4例,恶化1例,改善率为73.7%。以Frankle评分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生活质量提高率为%。术后并发症:下肢感觉障碍18侧,肌无力15侧,长期腰痛5例。随访期间下肢感觉障碍及腰痛明显改善。肌无力病人肌力均恢复至Ⅲ级以上;术后大小便功能障碍加重2例,随访期间稍改善,但未完全恢复到术前状态。讨 论
脑瘫又称Little病。指出生前到出生后脑发育过程中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发病率约3%:其中痉挛型和以痉挛为主的混和型病人约占全部病例的2/3,主要表现为肢体痉挛状态及姿势异常。临床上脑瘫合并TCS的报道较少见,可能由于TCS的临床症状被掩盖,导致其诊断率偏低。
肌张力与痉挛状态的内在生理联系。为应用神经外科方法解除痉挛状态奠定了基础。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痉挛状态是通过在不同部位打断牵张反射环路。或提高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功能,以降低受累肌肉的兴奋性而生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posteriorrhizotomy,SPR)治疗痉挛型脑瘫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在痉挛型脑瘫的治疗与康复中起重要作用。
TC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功能异常疾病。是圆锥上升时,受到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因素牵拉,使圆锥低于正常水平,圆锥和马尾神经受到损害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临床表现以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和进行性足部畸形最常见,易与脑瘫症状相混淆。根据MRI图象和手术所见将TCS的病因分为4个方面:①终丝粗大变短。②腰骶部脂肪瘤的生长引起脊髓圆锥、马尾神经终丝的黏连和栓系。③皮毛窦等先天性疾病或肿瘤,导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终丝的黏连和栓系。④切除术后瘢痕黏连,导致栓系。本组TCS的病因主要为终丝粗大变短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轻度黏连和栓系。
目前,TCS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松解,如经影像学证实存在圆锥栓系,大多数学者认为需手术松解。有报道无症状的TCS如存在脊髓栓系也应早期手术治疗。如不早期手术。90%的病人可能发生不可逆的神经损害。脊髓栓系松解术的目的是切除病灶,松解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周围黏连,切断终丝,修补硬脊膜。文献报道:脊髓栓系完全松解后,能明显改善圆锥、马尾神经局部的微循环,促进受累神经功能的术后恢复。但手术松解程度尚无公认的分级标准,不便于手术疗效的客观评判和观察。国外学者提出将术中观察栓系的松解程度分为3级:I级,彻底松解栓系。同时清除可能再次引起栓系的因素;Ⅱ级,部分松解栓系:Ⅲ级,松解栓系手术失败。
本组均采用腰骶部后正中手术人路,同期行选择性L2、L3、L5、S1、S2SPR和I级栓系松解,即完全分离松解圆锥、马尾,切断内终丝,完整修复硬脊膜。本组手术结果表明:痉挛型脑瘫合并TCS病人术后肢体痉挛明显缓解,且脊髓栓系病因以终丝增粗、变短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轻度黏连和栓系导致为主,因此,其松解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作者认为需注意以下几点:①腰骶段SPR手术适用于同时存在下肢髋、膝、踝等关节多处痉挛的病人。②跳跃式限制性椎板切除不会对脊柱的稳定性造成大的影响。③切开硬脊膜后,手术即在显微镜下进行,应用神经肌电生理刺激仪严格选择需行切断术的部分脊神经后根,以确定终丝位置,避免神经损伤和出血。④将软性神经内镜应用于腰骶段SPR术,辅助手术显微镜,可更准确识别脊神经及可能存在的变异。且进一步缩小椎板切除范围,进一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⑤在终丝增粗、变短伴脊髓圆锥、马尾神经轻度黏连导致的脊髓栓系手术中,因其只需术中找到内终丝并切断,其脊髓圆锥、马尾神经因无过多黏连,稍加游离.即可松解脊神经根(但切勿造成神经根损伤),大多病例术中即可发现脊髓圆锥明显上升、回位。⑥由于儿童处于生长期,TCS手术目的在于保留神经功能和重建硬膜囊,防止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应尽可能松解栓系,但应适可而止;病儿术后最大的问题是发生再次栓系。因此,重建宽大的硬膜囊使脑脊液循环通畅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认为:儿童病人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松解,解除栓系的因素,重建宽大的硬膜囊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本组病人均达到I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栓系完全松解,痉挛缓解率高,术后疗效好。但仍有1例病人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可能与脊髓圆锥受牵拉时间过长、过紧。导致其神经生理功能出现不可逆损害有关。因此,主张对痉挛型脑瘫合并TCS病人应尽早行I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即同时行腰骶段SPR术和脊髓栓系松解术,既能有效缓解下肢痉挛状态。又能改善受牵拉部位脊髓的微循环。不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使没有变性的脊髓神经功能得以逐渐恢复。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以免发生不可逆的神经损害和恢复不完全。好文章要跟大家分享哦!最专业的导尿知识,请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正规白癜风扩散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ikg.com//mjccby/170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