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因颈椎退变或颈椎间盘膨出所致椎管内容积减少,脊髓受压出现一系列症状。颈椎病发生的时候,如果椎体的后缘出现骨刺,或是后纵韧带骨化,或黄韧带骨化或椎间盘突出,亦或者是钩椎关节的增生。这些原因所导致的颈椎管的狭窄,颈部脊髓受压,这样的情况都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在脊髓型颈椎病当中,除了脊髓受压之外,还会出现继发的脊髓缺血,从而出现脊髓功能的障碍。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当中最严重的一种,严重的可以导致残疾,占整个颈椎病发病率大概10%-15%,脊髓型颈椎病一定要重视。

脊髓型颈椎病属中医“痉”、“痿”、“痹”等证范畴。临床上或实或虚或虚实夹杂,实证以痉证为多,表现为肌肉拘挛失用;其病在肝,属瘀血、痰湿等所致虚证以痿证为多,表现为肌肉痿软无力;病在脾、肾,属气虚、肾亏所致。外伤则血溢脉外,离经之血阻滞经络;久劳则气虚,“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脉失和,筋脉失养,气血不能充达肌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湿着于肉则卫气不荣.肌肉顽痹;肾精不足,骨枯髓虚,足不任身。此外,气血失和,筋脉失养,腠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合而为痹。总之,脊髓型颈椎病其病机为“荣气虚,卫气实”之故。

脊髓型颈椎病的辨证论治

01

气虚瘀阻型

主症:头颈肩背及肢体疼痛、麻木,其痛为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手部肌肉萎缩,指端麻木、紫绀,指甲凹陷无光泽.肤燥发痒。下肢无力或拘挛,抽痛,步履蹒跚,易跌仆。全身症状可有头痛、眼花、失眠、健忘、惊惕、胸闷胸痛、精神烦躁、肌肤甲错、面色不华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多弦细或细涩、弦涩。

治则: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主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生黄芪60~g,当归15g,红花3g,地龙10g,丹参30g,桃仁10g,千年健15g,木瓜15g,淮牛膝10g,珍珠母(先煎)60g,桑椹子30g,川芎10g,葛根30g,蜈蚣3条)。

02

痰湿阻滞型

主症:颈肩臂麻木疼痛,肢体沉重无力.四肢厥冷、肿胀、麻木,步履沉重,坐位起立艰难.伴有头昏,头重如裹,胃脘胀满,纳呆,大便溏泻或粘滞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腻或浊,脉沉细或缓。

治则:缝脾利湿、温阳通络。

主方:平胃散加昧(苍术10g白术]0g,厚朴10g,陈皮log,半夏1,炒薏苡仁3og,茯苓10g,桂枝10g,细辛3g,巴戟天10g,丹参15g,制狗脊15g,白花蛇1条)。

03

肝肾亏虚型

主症:颈肩臂麻木疼痛.肌肉萎缩,抬举困难,持物无力,活动牵强,筋惕肉瞒,头摇身颤,步履蹒跚腿打软易拌足,腰膝酸软,小便无力或二便失禁及性功能紊乱,甚至双下肢瘫痪。舌质绛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涩或细数。

治则:滋水涵木、调和气血。

主方:六味地黄汤或左归饮加减(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山茱萸10g,枸杞子10g,当归15g,龟板胶(调冲)6g,丹参30g,甘草5g,山药10g,玉竹10g,知母6g,鲜石斛30g,石决明(先煎)30g。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脊髓受压,出现脊髓缺血缺氧、水肿、坏死等反应,其病理基础为血管受压痉挛,血液流变学改变。因此,运用活血祛瘀、益气养阴、利湿治疗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疗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zz/17705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