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饮食 >> 众玖生物海水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
海水鱼类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防控
Summer
夏天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原及症状,
流行情况及诊断。
01
01
病原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病原为神经坏死病毒。
症状
02
病鱼主要的症状为体色发黑,由于疾病对神经系统的破坏,导致病鱼出现在水面打转,呈螺旋状运动,鳔涨气,腹部朝上浮于水面,不下沉。厌食不摄食,或者趴池底,短期内可导致大量死亡。
图1,示患有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鱼体色发黑
图2示患有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鱼体色发黑(引自粤海饲料)
图3示病鱼趴池底
03
流行情况: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主要流行与海水鱼的鱼苗及鱼种阶段,主要流行于4月到9月水温相对高的季节。一般孵出后一周至三周开始发病,成鱼可带毒,但不发病。宿主较为广泛,常见的海水鱼如牙鲆,石斑鱼,卵形鲳鰺,尖吻鲈等均可感染。短期内死亡量较大,给海水鱼的苗种培育造成很大的威胁,是影响海水鱼类苗种培育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疾病主要通过水平传播和亲鱼的垂直传播,有的还伴有细菌的继发感染。
诊断
04
在疾病的诊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水面打转等神经异常的症状以及黑身等典型症状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送样至具备病毒检测条件的实验室进行病毒的确诊。在诊断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引起“黑身”病的原因很多,多种病毒、细菌感染苗种都会出现“黑身”,寄生虫和营养不良也可导致鱼苗“黑身”。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能仅凭黑身就判断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02
(一)预防。
01
运输和下池。
苗种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应激多维,降低鱼类在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海水鱼苗下池后的一段时间是病毒性神经坏死的高发期,可以在下池后使用解毒全能+五倍子泼洒液,提高苗种的抗病能力。
苗种培育过程中的保持水质的稳定
02
。环境胁迫和应激常常是疾病的诱因。引进苗种培育池的海水可以事先经过消毒处理。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保持水质的良好和pH值,盐度的稳定,防止剧烈变化或者水质指标异常引发的应激。
03
苗种培育过程中的饵料管理。
在苗种培育的过程中,建议选择优质适口的饵料。定期使用黄芪多糖,应激多维等,提高鱼苗的抵抗力,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发病后的应对。
水泥标粗池外用应激多维+解毒全能,6小时后聚维酮碘浸泡,水泥养殖池,水体约18立方米,水位约1m,先降低水位至约50cm,只需要加12到15克聚维酮碘溶液(1瓶盖),药浴大约30分钟,然后加水至原来的水位,保持流动状态。连续使用2天。
同时减料内服,建议使用杨树花提取液拌料10千克,提高鱼类机体的免疫力,连续使用3-5天。
众玖产品推荐:
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法治白癜风的药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yy/175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