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饮食 >> 原发脊髓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原发脊髓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原发CNS淋巴瘤占颅内肿瘤的1%,恶性肿瘤的2%,好发人群主要为60岁左右免疫抑制人群,是一种侵袭性非常高的疾病,主要累及脑深部白质、脑干、小脑、脊髓、眼睛、脑膜和颅神经,很少累及全身。外周淋巴瘤可通过软脑膜浸润进入中枢,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有文献报道可能与EB病毒感染相关。主要病理学为浆细胞增殖性和小淋巴细胞增殖性,预后很差。
Flanagan等回顾了Mayo诊所14例原发髓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特征,文章发表在年Neurology上。
14例病例平均发病年龄62.5岁,确诊时间8个月,通过脊髓活检确诊6例,细胞学确诊3例。此疾病预后极差,一半以上病人10个月时需要坐轮椅,2年平均生存率35%,平均生存中位数2-3个月。
首发症状可表现为背痛,下运动神经元症状等。
影像学特点:MRI上表现不特异,常为T1等或高信号、T2高信号。大多数(96%)患者可出现多灶持续强化病灶,但强化并非所有病例都可出现。部分病例(8/14)早期可出现脊髓、马尾刺激症状。持续椎管内占位病变和累及软脑膜、硬脊膜是主要特点,75%的病人可出现钆增强持续强化,是与NMO和MS的鉴别点。18F-PET上脊髓的高代谢病灶,也是NMO与MS的鉴别点。
脑脊液表现缺乏特异性,可出现蛋白显著升高,可高于mg/dl。白细胞计数平均92个/ul,无寡克隆带,需要与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相鉴别。另一个特点是脑脊液中糖含量减低,但这也可见于神经肉瘤及感染性疾病。
确诊主要根据病理学分型,脑脊液细胞学或者活检,当细胞学阳性时可避免活检。脑脊液细胞学的敏感性仅为26%-31%。可以通过流式细胞学(Flowcytometry)染色和重复多次脑脊液检查提高确诊率。大多数病例确诊之前都经过3次以上的腰穿,平均脑脊液留取10ml以上。外科手术切除难切除深基底浸润的肿瘤,且脑脊液中低检出率可能造成反复多次不必要的腰穿,有学者主张早期通过细针穿刺进行活检,更重要的是皮质醇激素应用可能对活检结果影响不大。26%的病人可因为活检出现新的并发症,但在病情加重的病人中只有13%出现严重并发症,因此出现新发病灶或病情加重可能是活检的最佳时机。
鉴别诊断:
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年龄较高,多合并有免疫抑制状态,继发肺癌、乳腺癌等较多见
室管膜瘤:最常见脊髓内肿瘤,约占髓内肿瘤60%。好发于下部胸髓,圆锥及终丝,颈髓及上部胸髓少见。发病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2岁。男性多于女性。CT平扫发现脊髓外形不规则膨大增粗,肿瘤部分密度低于正常脊髓。增强CT肿瘤内可出现不规则强化。MR是诊断髓内肿瘤最满意地方,正中矢状位T1加权图可见脊髓增粗,不规则分页状,可以充满整个椎管,或压迫周围骨质引起椎管扩大。T1肿瘤呈不均质低信号,T2肿瘤实质,囊便部分及周围水肿呈高信号。增强时肿瘤实质部分显著强化,境界清除,边缘锐利光整。
髓内星形细胞瘤:起源于髓内星形细胞,发病率次于室管膜瘤,是儿童最常见的髓内肿瘤。男性多见,发病部位以颈髓及上胸髓最多,肿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可呈膨胀性生长或沿脊髓浸润性生长。CT平扫与室管膜瘤类似,脊髓不规则增粗,增强CT肿瘤内可出现不规则强化。MR矢状位T1脊髓膨大增粗,外形不规则,可出现囊变或者远侧脊髓空洞。
转移瘤:①必须有原发灶,种植转移主要途径:a.通过软脊膜种植转移,如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神经胶质瘤经脑脊液发生种植转移。b.髓外血行转移,如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②发生在软脊膜,脊髓或者马尾神经呈多发结节性等T1等T2信号。
治疗策略:需要根据病理分型,化疗方案中首选氨甲喋啶,可根据免疫分型确定,也有报道建议R-CHOP方案。外科手术切除存活时间4-6个月,放疗有效率最高,存活时间可达15-24个月,但有效剂量尚无具体标准。目前认为高死亡率、高致残率与早期延误诊断有关,因此建议早期进行病灶活检。
参考文献:
1.Primaryintramedullaryspinalcordlymphoma.
FlanaganEP,ONeillBP,PorterAB,LanzinoG,HabermanTM,KeeganBM.
Neurology.Aug23;77(8):-91.Aug10.
2.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鉴别诊断
治白癜风哈尔滨哪家医院好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