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饮食 >> 208中国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诊断与
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optica,NMO))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NMO)的病因主要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相关,是不同于多发性硬化(MS)的独立疾病实体。NMO)临床上多以严重的视神经炎(ON)和纵向延伸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ETM)为特征表现,常于青壮年起病,女性居多,复发率及致残率高。
传统概念的NMO)被认为病变仅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随着深入研究发现,NMO)的临床特征更为广泛,包括一些非视神经和脊髓表现。这些病更为广泛,包括一些非视神经和脊髓表现。这些病变多分布于室管膜周围AQP4高表达区域,如延髓最后区、丘脑、下丘脑、第三和第四脑室周围、脑室旁、胼胝体、大脑半球白质等。AQP4-IgG的高度特异性进一步扩展了对NMO)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临床上有一组尚不能满足NMO诊断标准的局限形式的脱髓鞘疾病,可伴随或不伴随AQP4-IgG阳性,例如单发或复发性ON(ON/r-ON)、单发或复发性LETM(LETM/r-LETM)、伴有风湿免疫疾病或风湿免疫相关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ON或LETM等,它们具有与NMO)相似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部分病例最终演变为NMO)。年Wingerchuk等把上述疾病统一命名为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opticaspectrumdisorders,NMOSD)。在随后的观察研究中发现:(1)NMO)和NMOSD在生物学特性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2)部分NMOSD患者最终转变为NMO);(3)AQP4-IgG阴性NMOSD患者还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但目前的免疫治疗策略与NMO)是相似或相同的。鉴于上述原因,年国际NMO诊断小组(IPND)制定了新的NMOSD诊断标准,取消了NMO的单独定义,将NMO整合入更广义的NMOSD疾病范畴中。自此,NMO与NMOSD统一命名为NMOSD,它是一组主要由体液免疫参与的抗原-抗体介导的CNS炎性脱髓鞘疾病谱。鉴于AQP4-IgG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IPND进一步对NMOSD进行分层诊断,分为AQP4-IgG阳性组和AQP4-IgG阴性组,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诊断细则。
1NMOSD的流行病学特征
2NMOSD的临床表现及分型
2.1NMOSD的临床表现与MRI影像特征NMOSD有6组核心临床症候,其中ON、急性脊髓炎、延髓最后区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表现最具特征性。需要强调的是每组核心临床症候与影像同时对应存在时支持NMOSD的诊断特异性最高,如仅单一存在典型临床表现或影像特征,其作为支持诊断的特异性会有所下降(ON的MRI特征可以为阴性,后三组临床症候可以为阴性)。
2.2.1NMO:传统(NMO)被认为病变仅局限于视神经和脊髓。随后研究发现80%~90%的NMO病例临床表现为多时相复发过程,约50%合并有脑内受累表现。
2.2.2ON/r-ON:部分NMOSD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或是整个病程中均表现为单一的视神经受累症候。
2.2.3TM/LETM/r-LETM:部分NMOSD病例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或是整个病程中突出表现为单一的脊髓受累症候。
2.2.4 延髓最后区综合征:部分NMOSD病例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或是首次发作中突出表现为顽固性呃逆、恶心、呕吐等与影像对应的延髓最后区受累症候及体征,部分病例可与脊髓病变相连续,亦可无任何症候。
2.2.5 其他脑病类型:部分病例在疾病的某一阶段可以单独或合并出现与NMOSD脑内特征影像对应的临床症候。
2.3NMOSD的实验室检查
2.3.1 脑脊液(CSF):多数患者急性期CSF白细胞>10×/L,约1/3患者急性期CSF白细胞>50×/L,但很少超过×/L。部分患者CSF中性粒细胞增高,甚至可见嗜酸粒细胞;CSF寡克隆区带(OB)阳性率<20%,CSF蛋白多明显增高,可大于1g/L。
2.3.2 血清及CSFAQP4-IgG:AQP4-IgG是NMO特有的生物免疫标志物,具有高度特异性。目前检测方法众多,公认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均较高的方法有细胞转染免疫荧光法(CBA)及流式细胞法,其特异度高达90%以上,敏感度高达70%。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LISA)AQP4-IgG较敏感,但有假阳性,用其滴定度对疾病进展和复发预测评价尚有争议。因此,对ELISA结果中低滴定度的AQP4-IgG阳性病例和不典型临床表现者应该谨慎判断。推荐采用CBA法检测AQP4-IgG或两种以上方法动态反复验证。
2.3.3 血清其他自身免疫抗体检测:约近50%NMOSD患者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如血清抗核抗体(ANAs)、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合并上述抗体阳性者更倾向于支持NMOSD的诊断。
2.3.4NMOSD是否存在异质性一直存在争议:
2.4NMOSD的视功能相关检查 (1)视敏度:(2)视野:(3)视觉诱发电位:(4)OCT检查:
3NMOSD的诊断
NMOSD的诊断原则:以病史、核心临床症候及影像特征为诊断基本依据,以AQP4-IgG作为诊断分层,并参考其他亚临床及免疫学证据做出诊断,还需排除其他疾病可能。目前国际上广为应用的相关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3.年Wingerchuk等制定的NMO诊断标准
3.2年国际NMO诊断小组(IPND)制定的NMOSD诊断标准
4NMOSD的鉴别诊断
4.1 不支持NMOSD的表现
4.2 相关鉴别疾病主要包括:(1)其他炎性脱髓鞘病:(2)系统性疾病:(3)血管性疾病:(4)感染性疾病:(5)代谢中毒性疾病:(6)遗传性疾病:(7)肿瘤及副肿瘤相关疾病:(8)其他:
5NMOSD的治疗
NMOSD治疗应该遵循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患者的经济条件和意愿,进行早期、合理
治疗。NMOSD的治疗分为急性期治疗、序贯治疗(免疫抑制治疗)、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
5.1 急性期治疗
主要目标:NMOSD的急性期治疗以减轻急性期症状、缩短病程、改善残疾程度和防治并发症。
适应对象:为有客观神经功能缺损证据的发作或复发期患者。
主要药物及用法如下:
5.1.1 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激素治疗短期内能促进NMOSD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A级推荐),延长激素用药对预防NMOSD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复发有一定作用。
(1)治疗原则:大剂量冲击,缓慢阶梯减量,小剂量长期维持。
(2)推荐方法: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能加速病情缓解,具体用法如下:甲泼尼松龙1g静脉点滴,1次/d,共3d;mg静脉点滴,1次/d,共3d;mg静脉点滴,1次/d,共3d;mg静脉点滴,1次/d,共3d;泼尼松60mg口服,1次/d,共7d;50mg口服,1次/d,共7d;顺序递减至中等剂量30~40mg/d时,依据序贯治疗免疫抑制剂作用时效快慢与之相衔接,逐步放缓减量速度,如每2周递减5mg,至10~15mg口服,1次/d,长期维持。
(3)注意事项:部分NMOSD患者对激素有一定依赖性,在减量过程中病情再次加重,对激素依赖性患者,激素减量过程要慢,可每1~2周减5~10mg,至维持量(每天5~15mg),与免疫抑制剂长期联合使用。
大剂量激素治疗可引起心律失常,应注意激素冲击速度要慢,每次静脉滴注应持续3~4h,以免引起心脏副反应,一旦出现心律失常应及时处理,甚至停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卒中预防。激素其他常见副作用包括电解质紊乱,血糖、血压、血脂异常,上消化道出血,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激素治疗中应注意补钾补钙,应用维生素d,较长时间应用激素可加用二膦酸盐。尽量控制激素用量和疗程,以预防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
5.1.2 血浆置换(PE):部分重症NMOSD患者尤其是ON或老年患者对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反应差,用PE治疗可能有效(B级推荐),对AQP4-IgG阳性或抗体阴性NMOSD患者均有一定疗效,特别是早期应用。建议置换5~7次,每次用血浆1~2L。
5.1.3 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对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反应差的患者,可选用IVIg治疗(B级推荐)。免疫球蛋白用量为0.4g/(kg·d),静脉点滴,连续5d为1个疗程。
5.1.4 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在激素冲击治疗收效不佳时,因经济情况不能行IVIg或PE治疗者,可以联用环磷酰胺治疗。
5.2 序贯治疗(免疫抑制治疗)
治疗目的:为预防复发,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累积。
适应对象:对于AQP4-IgG阳性的NMOSD以及AQP4-IgG阴性的复发型NMOSD应早期预防治疗。临床上应该谨慎评估,目前尚无有效手段区分单时相及多时相NMOSD;反之,将单时相AQP4-IgG阴性的NMOSD进行过度免疫干预也是不必要的。
一线药物包括: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等。二线药物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米托蒽醌,定期IVIg也可用于NMOSD预防治疗,特别适用于不宜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如儿童及妊娠期患者。
5.2.1 硫唑嘌呤:能减少NMOSD的复发和减缓神经功能障碍进展。
(1)推荐用法:按体重2~3mg/(kg·d)单用或联合口服泼尼松〔按体重0.75/(kg·d)〕,通常在硫唑嘌呤起效以后(4~5个月)将泼尼松渐减量至小剂量长期维持。
(2)注意事项:由于部分患者用硫唑嘌呤可引起白细胞降低、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副反应,应注意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医院在应用硫唑嘌呤前建议患者测定硫代嘌呤甲基转移酶(TMTP)活性或相关基因检测,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5.2.2 吗替麦考酚酯:能减少NMOSD的复发和减缓神经功能障碍进展。
(1)推荐用法:1~1.5G/d,口服。
(2)注意事项:起效较硫唑嘌呤快,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较硫唑嘌呤少。其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症状和增加感染机会。
5.2.3 利妥昔单抗: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B细胞表面CD20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结果显示B细胞消减治疗能减少NMOSD的复发和减缓神经功能障碍进展,具有显著疗效。
(1)推荐用法:按体表面积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或mg静脉滴注,共用2次(间隔2周)。国内治疗经验表明,中等或小剂量应用对预防NMOSD仍有效,且副反应小,花费相对较少。用法为:单次mg静脉点滴,6~12个月后重复应用;或mg静脉点滴,1次/周,连用4周,6~12个月后重复应用。
(2)注意事项:为预防静脉点滴的副反应,治疗前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泼尼松龙;利妥昔单抗静脉点滴速度要慢,并进行监测。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可维持B淋巴细胞消减6个月,可根据CD19/CD20阳性细胞或CD27+记忆细胞监测B淋巴细胞,若B淋巴细胞再募集可进行第2疗程治疗。既往有文献报道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肿瘤或类风湿关节炎时发生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但所报道的病例大多合用了其他免疫抑制剂。
5.2.4 环磷酰胺:小样本临床试验表明,环磷酰胺对减少NMOSD复发和减缓神经功能障碍进展有一定疗效。为二线药物,可用于其他治疗无效者。
(1)推荐用法:mg静脉滴注,1次/2周,连续5个月;mg静脉滴注,每个月1次,共12个月。年总负荷剂量不超过10~15g。
(2)注意事项: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白细胞减少应及时减量或停用,治疗前后嘱患者多饮水。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感染、脱发、性腺抑制、月经不调、停经和出血性膀胱炎。预防血性膀胱炎可同时应用美司钠注射,恶心和呕吐可适当应用止吐药对抗。
5.2.5 米托蒽醌:临床试验表明米托蒽醌能减少NMOSD复发。为二线药物,对于反复发作而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者可选用。
(1)推荐方法:按体表面积(10~12)mg/m2静脉滴注,每个月1次,共3个月,后每3个月1次再用3次,总量不超过mg/m2。
(2)注意事项:其主要副作用为心脏毒性和治疗相关的白血病,据报道应用米托蒽醌治疗致使发生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心功能衰竭和急性白血病的风险分别为12%、0.4%和0.8%。使用时应注意监测其心脏毒性,每次注射前应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若LVEF<50或较前明显下降,应停用米托蒽醌。此外,因米托蒽醌的心脏毒性有迟发效应,整个疗程结束后,也应定期监测LVEF。
5.2.6 激素:小剂量泼尼松维持治疗能减少NMOSD复发,可以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
5.2.7 甲氨蝶呤:小样本临床研究表明,甲氨蝶呤单用或与泼尼松合用能减少NMOSD复发和功能障碍进展,其耐受性和依从性较好,价格较低,适用于不能耐受硫唑嘌呤的副作用及经济条件不能承担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推荐15mg/周单用,或与小剂量泼尼松合用。
5.2.8IVIg:间断小剂量IVIg治疗能减少NMOSD的复发,但仅有开放临床试验报道有效,尚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5.2.9 环孢素A:推荐剂量2~3mg/(kg·d),2次/d,通过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注意肾毒性。应注意的是,一些治疗MS的药物,如β干扰素、芬戈莫德、那他珠单抗可能会导致NMOSD的恶化。另外,NMOSD长期免疫抑制治疗的风险尚不明确,根据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疾病的经验推测可能有潜在增加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
5.3 对于生育期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的相关风险
研究发现,NMOSD患者妊娠期复发的几率与非妊娠期相似,有复发的可能;NMOSD患者产后复
发几率显著增高,需要坚持免疫抑制治疗。需要特别白癜风能治好吗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yy/17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