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医疗医院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前言

很多成年人认为,只要不是过度饮酒,肝脏就不会有多大损伤。事实并非如此,随着我国肥胖发生率的快速上升,相对于酒精性肝病来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更为常见,它被认为是肝功能检查异常的最常见原因。随着国民饮食西化、活动量减少,NAFLD在国内十分常见。

由于缺乏批准的药物,迫切需要创新的治疗策略来预防NAFL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了口服传统益生菌和NGPs对NAFLD发生发展的影响。基于最新的动物和临床研究,阐述了益生菌直接或间接影响疾病的机制。

译名:益生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和功能研究进展

期刊:Engineering

IF:6.

发表时间:.10

通讯作者:李兰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

肠道微生物在NAFLD中的作用

肠道微生物可通过多种机制加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改变饮食中的能量吸收能力,影响脂肪生成和短链脂肪酸合成途径,改变胆碱和胆汁酸代谢信号通路,增加肠道通透性和炎症以及在肠道内产生内源性乙醇(图1)。

图1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机制和益生菌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功能。

改变能量吸收

NAFLD通常与肥胖有关。动物研究已经证明了肠道微生物在从饮食食物中获取能量的关键作用;与野生型小鼠相比,无菌小鼠在食用高脂肪饮食(HFD)时不太容易发生肥胖。而将野生型小鼠的微生物群移植到无菌小鼠后,体脂质量和胰岛素抵抗显著增加。因此,肠道微生物可能有助于从食物中获取额外能量,从而导致NAFLD的发生。

改变胆碱和胆汁酸代谢

胆碱在脂质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促进肝细胞中的脂质运输,从而防止肝脏中的异常脂质堆积。

饮食中胆碱的含量会影响伽马蛋白细菌和白僵菌的组成和丰度,这两种细菌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此外,肠道微生物能够将胆碱转化为三甲胺氧化物,从而导致肝脏炎症和损伤,从而加重非酒精性脂肪肝。

胆汁酸是由肝细胞中的胆固醇合成的,又因为肠道菌群代谢成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能够维持肠道屏障,防止细菌移位。此外,胆汁酸通过内源性受体调节脂质和葡萄糖代谢以及能量消耗。

肠道通透性增加和肠道炎症

与脂肪变性儿童相比,脂肪性肝炎儿童的肠道通透性更高,这表明肠道通透性水平也取决于NAFLD的不同阶段。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炎症是NAFLD肠道通透性增高的主要原因。它可以诱导细菌从肠道移位到门静脉循环,从而导致肝脏损伤。

传统益生菌在NAFLD治疗中的作用

对3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显示,口服嗜酸乳杆菌1个月后,肝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明显降低,部分患者消化不良得到缓解。

Aler等人评价了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组成的益生菌对2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ALT、AST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饮用含有嗜酸乳杆菌La5和乳酸杆菌BB12的益生菌酸奶可以降低肝酶水平、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68名患有NAFLD的肥胖患者被随机分为混合益生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副乳链球菌、戊糖乳杆菌、乳酸乳杆菌和短乳杆菌)安慰剂治疗12周,结果表明,服用混合益生菌可以降低体重、总体脂、肝内脂肪(IHF)和TG水平,但不能降低ALT、AST、葡萄糖、胰岛素和LPS水平。

对72例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的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多益生菌联合治疗30天可显著降低血浆中的促炎细胞因子,尤其是IL-6、IL-8、TNF-α、IL-1β和IL-γ。

对4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的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多菌种益生菌补充剂可显著降低TNF-α和IL-6水平。然而,服用益生菌后肝硬化患者之间的任何测量参数都没有显著差异。

NGPs在NAFLD治疗中的潜在益处

除了传统的益生菌,NGPs作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治疗工具也受到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by/1791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