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神经外科是神经外科一个亚专业,是一门诊断及治疗中枢、周围及自主神经系统及其支撑结构的医学。

  椎管内肿瘤、寰枕畸形、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脊柱退行性疾病……这些听起来大都很陌生的疾病,却因为病灶靠近生命中枢等重要神经,让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龙勇正是这样一位脊柱神经疾病患者的守护者。

紧急“拆弹”4岁幼童“死里逃生”

  4岁的童童躺在病床上,安静地睡着。几天前,孩子刚刚死里逃生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

  那天,童童从幼儿园回来突然嚷嚷着说头痛,有时还会呕吐。惊慌之下,童童的家人医院检查。头颅CT报告提示说,孩子的四脑室长有一个巨大的肿瘤。童童的家人忐忑不安,当即就决定医院。

  “四脑室空间非常狭小,内含脑脊液,周围有脑干、小脑及重要血管,而童童的肿瘤有4-5公分大,已经严重压迫周围中枢神经,阻塞了脑脊液循环通路,与掌管着呼吸心跳的脑干粘连尤其紧密。”医院神经脊柱专业组组长,龙勇对四脑室的解剖结构非常熟悉,他担心在这个巨大的肿瘤压迫下,孩子随时会出现呼吸、心跳方面的问题。更让人焦急的是,因为肿瘤占位压迫四脑室阻塞脑积液循环通路,形成了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手术刻不容缓。

  是否马上为童童做手术?神经外科紧急组织了科室讨论。最终决定,连夜为童童做手术。

  不过,医生们手术前讨论时的担忧还是发生了。龙勇说,当他在显微镜下一点一点将肿瘤与粘连的脑干分离时,童童的心率突然下降,整个手术室的空气紧张得就快要凝结。好在他经验丰富,显微操作技术过硬,很耐心细致地将肿瘤与周围血管、脑干分离,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切除肿瘤。手术时间持续了5个小时。

  凌晨1点,童童的手术终于完成,那颗随时可能要了孩子生命的“定时炸弹”被成功地完整切除,孩子术后生命体征平稳。龙勇拖着疲倦的身体从手术室里走了出来,但他还不能回家,因为担心孩子小,手术大,手术时间长,随时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此刻,虽然很累,但龙勇的内心却是兴奋的:孩子的命保住了。

  入行十年,龙勇经历这样大大小小的挑战已经不计其数,每一次都令他如履薄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头颅、脊髓这样重要且危险的地方做手术,必须谨小慎微,这是对生命的敬畏。

脊髓上动刀瘫痪的他重新站了起来

  没有外伤,没有任何征兆,在云南工作几十年的遂宁人王伟突然就感觉肢体麻木,活动不便。医院都治疗了,中医西医、针灸按摩、封闭理疗等都尝试完了,肢体却逐渐瘫痪,大小便开始出现功能障碍。儿女把坐在轮椅上绝望的父亲送回遂宁老家时,邻村的好心人张大爷就给王伟说:“要不你去找(医院的)龙勇医生试试。我老伴瘫痪,就是他给做了手术,半年就可以慢慢下床活动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伟和他的儿女找到了龙勇。

  经过严密查体、病情分析,龙勇认为,“患者从脚由下向上到乳头平面进展性感觉障碍,多半与胸椎管内肿瘤有关联。”果然,核磁共振检查印证了他的判断——在王伟胸4椎管内发现肿瘤。因为肿瘤的逐渐压迫,导致胸4椎管内脊髓受压迫,出现胸4平面以下感觉、运动障碍及大小便功能障碍。

  事情难道真的没有转机吗?

  “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Ⅳ级,手术后肌力有恢复的可能。”龙勇为王伟做了仔细的检查后分析说。这让原已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王伟及家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脊髓异常的脆弱,一旦伤及便会导致终身残疾。椎管内肿瘤也许不会致命,但会让人肢体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感到生不如死。但要在这么关键的地方动刀,王伟还是很忐忑。他看着自己无力的下肢,痛下决心:哪怕手术失败要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也要搏一搏。

  龙医生按计划给王伟做了半椎板入路胸4椎管内肿瘤显微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两周后,王伟竟然真的站了起来。他激动地说,“虽然站得不是很稳,但明显感觉双脚比手术前有力了,也可以搀扶着走几步了。”术后3月,医院随访,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来,肢体感觉运动完全恢复正常,大小便功能正常。

  “从大脑到四肢的指令都是通过脊髓来传达的,脊髓又像豆腐脑一样,非常容易碎。但是我们的手术是在显微镜下完成的,医生在手术过程中的视野非常清晰,有效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再加上是微创手术,半椎板入路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无需传统开刀的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后期恢复也很快。”龙勇解释说。

  从年开始,龙勇就专门从事神经脊柱外科的手术,每年为遂宁地区老百姓完成椎管内肿瘤手术30余例,有着丰富的显微手术经验。

挑战几十年顽疾让病人重拾生活自信

  “我就希望你们能够让我解大便,不用再过得这么悲惨。”病房里,年过五旬的老人马友良迫切向医生说道。

  原来,30多年前,马友良在部队时就因为军训时感觉左上肢麻木做过检查。在确诊自己患有小脑扁桃体下疝后,他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几年,马友良小脑扁桃体下疝愈发严重,脊髓空洞开始出现。他的左上肢也逐渐出现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双手的精细活动能力也变差,连夹个菜都有些困难,但他还是没有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直至病情发展到一侧肢体运动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每次,他都需要拄着拐杖行走,用手抠才能解出大便。他后医院,他说,“这种生活太悲惨了!请帮帮我。”

  龙勇告诉记者,“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早期手术效果更好。但很显然这位患者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后期效果难以预料。”但面对马友良如此迫切的要求,他也希望自己能帮他一把。

  龙勇告诉马友良,他即将要接受的手术叫“寰枕减压、小脑扁桃体切除、枕大池成形术”,这是一种非常经典的治疗方法。几天后,龙勇用这个听起来就很复杂的手术替马友良圆了心愿。手术拆线时,马友良的大小便功能好转了,不再需用手抠就能解大便了,手脚感觉和活动也大部分恢复了,扔掉拐杖也能勉强行走了。3个月后,医院复查时,已行动自如,大小便功能完全正常。

  (记者陈曦)

预约-

急救-

来源:健康博济

主编:熊佳艳

执行主编:朵拉

延伸阅读:

封亚平:神经外科门诊挂号、收治疾病范围

已有+人







































治疗白癜风的药品
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zl/1713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