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部分学习汇编:

马骏:鼻咽癌的综合治疗

中国鼻咽癌发病率居全球第一,病例占全球40%;鼻咽癌以低分化/未分化癌为主,放射敏感。目前的治疗模式为早期(Ⅰ~Ⅱ期)可单纯放疗,中晚期(Ⅲ~Ⅳ)放化疗综合治疗。

马骏课题组的部分研究成果:明确MRI是鼻咽癌分期的首选手段,MRI对于CT,使33.9%临床分期法神改变,从而要调整治疗策略。咽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鼻咽癌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归为N1(不论单双侧)。提出“鼻腔/和口咽侵犯(原T2)降级”,被UICC/AJCC第七版鼻咽癌分期采纳。

IMRT治疗NRC:5年总生存率84%,远处转移成为失败的主要模式,占69%。鼻咽癌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1、如何降低远处转移?2、如何减少毒性反应?

NCCN指南中Ⅱ~Ⅳb期鼻咽癌采用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在研究中,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VS单纯放疗能显著改善OS。而马骏主导的《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同期放化疗VS同期放化疗+PF辅助化疗,两组间的2年生存终点均无显著差异;而辅助化疗增加了严重毒副反应(重度呕吐发生率10%,严重口咽粘膜炎发生率21%),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因此得出研究成果“辅助化疗无效”,避免过度治疗,有利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研究一经发表,即被最新版美国NCCN指南和欧洲鼻咽癌指南(年)引用。

而在另外一项多中心研究中,新辅助化疗(多西60mg/㎡d1+顺铂60mg/㎡d1+5-Fumg/㎡d1-5)q21d*2-3周期+同期放化疗VS同期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三期临床研究中,新辅助化疗+同期放化疗无论在局部控制、远处转移和总生存率中都能够获益。

如何准确定义靶区及正常组织?鼻咽癌肿瘤密集区(GTV)主要参照MRI,而临床靶区(CTV)却难以获得客观证据,目前CTV标准主要参照距离+解剖结果+二维放射治疗的经验+常见受侵犯的部分。同样病人的靶区,国内外仍未有统一的标准,“小派”代表地区有广东、福建、四川、上海,而“大派”代表地区有欧美、香港、新加坡和华北。但范围不同,却疗效相似,4年总生存为91%左右。

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自上而下、循序渐进、跳跃转移率低,临床验证N0患者颈部仅需预防上半颈,可以避免甲状腺的正常组织受照射。回顾性研究,N1a(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亦可仅预防照射上半颈。鼻咽癌颈部CTV的设定,预防1-2个区,N0-1a环状软骨以上(Ⅱ、Ⅲ、Ⅴa),N1b-:锁骨上(Ⅱ、Ⅲ、Ⅳ、Ⅴa+b),锁骨上(+):锁骨下。

PTV使用CBCTIGRT减少摆位误差,从而减少PTV,不同方向PTVmargin减少1.4-2.5mm,腮腺的平均受量减少约7%。

OARs的勾画对于IMRT非常重要,RTOG缺乏鼻咽癌OARs的系统推荐。马骏课题组鼻咽癌33个正常器官的保护标准的研究被国际同行广泛采用,有利于减少放疗后遗症。

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正从CT诊断+单纯放疗+二维技术的60%,到MRI诊断+放化综合+二维技术的70%,PET诊断+放化综合+调强技术的85%,到个体化治疗的90%进步。未来几年,生存率仍可提高5-8%。

刘孟忠:放射治疗在姑息治疗的作用

姑息性放疗:应用放射治疗方法治疗晚期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病灶,以减轻肿瘤所致的症状。有时亦成为减症放疗。其治疗目标: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少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治疗范围包括:止痛,即肿瘤骨转移及软组织浸润等所引起的疼痛;缓解压迫:肿瘤引起的消化道、呼吸、泌尿等系统的梗阻;止血:肺癌所致咯血等;控制肿瘤,延长生存:脑转移瘤、门脉/下腔静脉癌栓、肝转移瘤等;控制溃疡性癌灶:伴有大面积溃疡的皮肤癌、口腔癌、乳腺癌等。

骨转移的放疗

约80%的骨转移瘤由乳腺癌(发生率47-85%)、前列腺癌(发生率33-85%)和肺癌(发生率30-55%)引起,其次为甲状腺癌(发生率28-60%)和肾癌(发生率33-40%)。骨转移瘤多为多发转移,单发转移者仅占10%;转移部位多发生在中轴骨,如脊柱和骨盆,约占80%,其次为肋骨、股骨、骶骨。骨转移的中位生存期为3-12月不等,影响预后因素包括原发肿瘤部位、KPS、有无伴发内脏转移、有无高钙血症、年龄等。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疼痛(发生率75%)、病理性骨折(8-30%)、高钙血症(10%)、脊髓压迫症(5-10%)。

骨转移的治疗手段包括:抗肿瘤治疗—针对病因、全身治疗,手段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药物镇痛治疗—缓解疼痛症状,三阶梯止痛;放射治疗—缓解骨痛、降低骨折风险;双磷酸盐治疗—预防、降低SRE的发生;外科手术—缓解脊髓压迫等。

骨放疗的目的:预防或缓解SRE的发生,消除或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对少数单发或化疗敏感的肿瘤达到治愈目的。

骨转移放疗的作用激励;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产生大量血管纤维基质;成骨细胞活性增加,形成新骨;溶骨性病变发生再钙化,一般在放疗后3-6周开始,高峰在2-3月。

放疗的疗效:PR+CR:59-88%,CR:20-50%;对于骨痛缓解者,55-70%的患者不会在原治疗区域复发;尚无明确证据证实骨痛缓解率与病理类型相关。放疗显效时间:约50%的骨痛在放疗后1-2周内出现缓解,约90%的疼痛在3月内到达缓解,放疗显效前仍需要使用止痛药物治疗。

外照射是首选的放疗方式,放疗总剂量与疗效之间无明确的量效关系,单次大剂量照射(8-10Gy)与分次照射(20-30Gy)的疗效相似,应根据治疗目的,选择适宜的剂量模式。复发骨转移灶的再程放疗,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率略低于首程放疗,推荐适型放疗(3DCRT/IMRT)。

肝癌癌栓的放疗,放疗(中位45Gy/4-5周)是肝癌癌栓的有效姑息性治疗方法;放疗配合TACE可显著延长下腔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期;关于癌栓放疗的临床资料有效,缺乏大规模、前瞻性的随机临床研究,尚需进一步验证放疗的疗效。

肝癌腹腔LNM的放疗,肝癌腹腔LNM对放疗敏感,放疗可延长生存期,为了避免胃肠道出血并发症的增加,推荐放疗剂量:45-56Gy;目前暂无前瞻性对照研究资料,缺乏循证医学的有力证据。

小刘慧: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放疗视角

寡转移在晚期和术后复发NSCLC中常见,其定义主要决定于转移灶及涉及器官数目(一般是总数≤5个),最常见发生部位包括:脑、肺、肾上腺、肝、骨等。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灶数目局限的NSCLC,除全身治疗外,可考虑对转移灶及胸部原发灶均给予局部治疗,可显著改善生存。在安全的前提下,适型放疗,尤其是SBRT,适合转移灶的治疗。

在治疗前充分评估,局部治疗能使患者得到生存获益,mOS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提示选择合适患者非常重要。目前无法预测寡转移向多发转移发展的速度,注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鳞癌合并寡转移需要积极局部治疗,化疗获益可能较小;腺癌转移率高到预后好,说明药物的选择范围广起到作用。大部分患者需要接受联合治疗,放疗毒性需谨慎考虑,特别是放疗时机和放疗范围。

参考资料:年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年7月8日至年7月10日,中国广州。

合适,就来吧

赞赏

人赞赏









































白癜风医院电话
怎样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yy/1701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