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诊断 >> 颈ldquo椎rdquo病颈
体会:“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等中文称谓已经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其实英文原文cervicalmyelopathy/radiculopathy从字面上翻译成“颈髓病”、“颈神经根病”更为准确。近年来,国外有学者强调了myelopathy(脊髓病)这一概念,强调引起“脊髓病”的不仅仅是“颈椎病”,还包括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等。如何准确理解和使用这些名词称谓非常重要,也值得从业者深入讨论。
退行性颈髓病是年提出的一个疾病术语,涵盖了颈椎退行性疾病,以及各种机制导致颈髓神经损伤。退行性颈髓病是发达国家脊髓损伤最常见的病因。
目前医学对颈椎退变的发病机制认识如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由于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化导致顺应性变差,进而终板发生骨重塑产生骨赘,随后出现椎体高度的丢失而导致黄韧带的内折,这些退变会导致颈椎曲度改变,也可能刺激脊柱韧带的骨化。在某些情况下,慢性改变的累积会通过静止性的压迫、不稳定时的动态压迫、脊髓栓系导致的拉伸造成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症状包括手指不灵活、力弱、频繁跌倒、感觉丧失、疼痛、膀胱或肠道功能障碍等。
过去
1、从“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CSM)到“退行性颈髓病”:
教材中一直采用“脊髓型颈椎病”的名称。然而,它缺乏正式和统一的定义,这带来了许多问题。“spondylosis(椎关节僵硬)”一词可能由“spondylitis(脊柱炎)”发展而来,spondylosis是由Rokitansky在年创造,Beneke在年提出,Schmorl在年推广流行开的。这两个词字面上看似乎前者代表退变的过程,后者代表炎症过程。Francois等人在在一篇论文中讨论了这段历史,并成立了“欧洲风湿病防治联盟病理委员会”。会上没有对“spondylosis”一词达成共识,专家组建议避免使用这一词,使用时应加以明确界定。例如,后纵韧带骨化(OPLL)被一些人认为是CSM的一个亚型,而另一些人认为是一种完全独立的疾病。这种争议对OPLL的研究,包括风险因素,自然史,和手术决策等产生了影响。也可能导致了对OPLL意识的缺乏,是导致诊断延迟和致残的一个因素。认识到这些问题,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并定义了一个新的术语,“退行性颈髓病”。这个术语包括CSM和OPLL,更清楚地强调了颈椎病的退变的属性,及其与年龄增长的关系。退行性颈髓病一词正在被快速接受,已经被AO脊柱指南中采纳。
2、从预防神经功能下降,到恢复神经功能:
以前外科手术的作用是阻止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人们认为手术是最后的选择。然而,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中,通过手术治疗,许多DCM患者不仅避免了神经功能恶化,还获得了功能改善。两个最大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显示,手术使得mJOA(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改善了2–3分之多。这些发现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临床实践、手术指征,患有轻度脊髓病甚至病情稳定的患者现在也可能被推荐手术,而在此之前,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目前对于具体病情仍然需要更多的循证依据指导,未来治疗策略可能会进一步变化。
3、从“颈椎管狭窄”到“颈髓-椎管不匹配”:
椎管狭窄被认为是DCM发生的危险因素。然而,这些证据大多从急性脊髓损伤和先天性颈管狭窄研究资料得来,过去的评价指标是使用Torg–Pavlov比率(TPR,椎管与椎体的比率0.80-0.82)或椎管绝对直径。目前认为这些已经过时,因为近期对正常椎管和脊髓参数的测量表明,椎管管径和脊髓直径都是重要指标,因此脊髓占位比(SCOR)被提出,也有人提出“颈髓-椎管不匹配”概念,诊断标准定义为矢状位SCOR70%,或轴位SCOR为80%。
现在
1、当前人口趋势和流行病学:
DCM的流行病学特征仍不明确。在北美,发病率和患病率估计至少分别为4.1/10万人和60.5/10万。荷兰则是1.6/10万。
然而,由于这些数据来自手术病例,可能严重低估了实际患病情况。一个针对健康人群的核磁研究中,在一组随机挑选的40-80岁的志愿者中,59%(/)的人MRI上发现存在颈髓压迫。预计8%的人在1年后,23%的人在44个月后,有进展成为DCM的风险。似乎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对DCM流行的认识的增加,这一趋势将继续上升。
2、前路VS后路:
前路和后路均可安全实现减压和固定,这两个入路都有多种术式。两种入路术式孰优孰劣是外科医生争论的热门话题,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风险和医疗成本。最近一项纳入例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后路与更长的住院时间、更多住院费用以及更多并发症相关,而前路术后发生血肿、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的风险较高。而一项基于MRI的分析显示,前后路手术在神经系统预后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群体结果的等效性并不意味着在个体水平上也适用。目前提倡为病人量身定制手术策略,考虑到个体的细微差别,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同时适应这两种入路,病变的特点和手术偏好,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一些测量指标可以作为入路选择的参考,比如C2-7角、T1倾斜度和改良K线等。但是这些测量指标并不适用于所有病例,只能作为决策过程的参考
3、通过宣传和科普吸引患者:
尽管退行性颈髓病很常见,但是医患双方对于该病仍缺乏足够的认识,信息更新缓慢。但是学界正在针对此做出改变,比如已经建立的第一个公益性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wh/177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