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常识 >> 胃癌放疗常见副反应及应对措施
胃癌放射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只要我们对这些潜在副反应有个清晰认识,积极听从医生安排、及时处理,我们就会在获得最大疗效的同时,将各种副反应减少到最低。
胃癌的放射治疗常见副反应主要包括全身反应与局部反应,依出现时间的先后不同分为急性反应(放疗第一天至三个月内出现)与晚期反应(放疗三个月后出现)。
全身反应主要有:失眠、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
局部反应主要有:放射性(残)胃炎、放射性肝炎、放射性胰腺损伤、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道反应、放射性心脏反应、放射性肾脏损伤、放射性脊髓反应等。
全身反应
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失眠、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现象。
放疗期间一定要每周复查一次血常规,积极加强营养支持,注意休息。出现明显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患者须及时联系主管医生。
放射性(残)胃炎
放射性(残)胃炎早期临床主要表现为左上腹部隐痛不适、恶心、呕吐、纳差、腹泻等,严重者可出现血便、穿孔引起的系列急腹症等。晚期表现主要系胃壁纤维化改变引起胃的容量减少及蠕动能力下降、营养吸收能力下降等引起的易饱、腹胀、消瘦等。
为充分保证放疗靶区的一致性、减少呕吐发生几率,建议放疗前不能过饱进食,以空腹或进食三成饱为佳。若CT定位前1小时口服ml饮用水,则每次放疗前1小时也需口服饮用水ml。放疗期间,注意休息,适当加强锻炼,以自己不感到疲倦为佳。饮食上注意均衡,以富含蛋白、易消化食物为主。若出现明显的胃部不适,可予以护胃药支持,必要时第一时间联系主管医生规范处理。
放射性脊髓反应
主要表现为患者在低头时出现背部自头向下的触电感,放射到双足跟,多为一过性。严重者有脊髓白质坏死,截瘫。放射性脊髓炎发生几率不到5%,多在放疗后1-5年内发生。放疗期间或放疗结束后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就诊。
放射性肺炎
胃癌放疗患者的放射性肺炎发生几率不是太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低热,合并感染者有胸痛、呼吸困难、咯血、高热等表现,体检可闻及罗音,有肺实变的表现。
当放疗期间或放疗后出现以上症状应第一时间联系主管医生,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严重患者必要时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吸氧等处理。
放射性肾脏损伤
部分患者放疗期间或放疗后可出现蛋白尿、反映肾功能的指标如BUN、CR出现一过性升高,而临床表现上通常无特殊。很少一部分患者可出现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表现。
放疗期间及放疗后要定期复查肾功能,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联系主管医生处理。
放射性心脏反应
表现为心包积液,心包积血,缩窄性心包炎和心肌病。
临床数据显示,胃癌患者放疗后心脏损伤的概率较低,患者们勿需惊慌。但如发生心脏损伤,应及时就医。
放射性肝炎
放射性肝损伤早期主要表现为急性肝功能损害,反映功能的指标如胆红素、ALT、AST等明显升高。晚期可表现为典型的放射性肝损伤如短期内迅速出现大量腹水和肝脏肿大,伴AKP、ALT等显著升高,亦可表现为非典型的放射性肝损伤如AKP、ALT指标的轻-中度升高,不伴明显的腹水和肝脏肿大。
放疗期间要每周复查肝功能,若出现异常,要及时联系主管医生处理。
放射性胰腺损伤
当肿瘤体积巨大或合并淋巴结转移时,胰腺的部分体积会受到一定放射线照射,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胰腺功能受损。影像学上胰腺可出现不同程度体积缩小,伴或不伴明显血糖代谢异常。放疗期间及放疗后定期监测血糖及尿常规是很有必要的,若出现异常要及时就诊。
放射性肠道反应
部分小肠、结肠会受到射线的照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食欲欠佳、上腹部疼痛、腹泻或便秘,少数严重者可表现为肠穿孔、出血等。晚期可因肠壁纤维化改变而出现肠道吸收不良、肠梗阻等。
放疗期间及放疗后注意饮食规律,多饮温开水,保持大便通畅。
在现代适形(及调强)放疗时代,胃肠、胰腺、肾、脊髓等器官的放射性反应(或损伤)较既往二维放疗时代明显改善,大多在可耐受、可控制范畴。放疗期间,保持积极的心态与合理的营养支持、保证充分的睡眠、加强适当的身体锻炼,都是非常必要与有益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撰稿:黄东杰
校对:朱洋卢璐
审核:肖林
仁医院-仁济天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