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常识 >> 1175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一、定义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根据感觉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而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icpain,DPNP)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它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以肢体远端受累为主的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可表现为单神经痛或臂丛、腰骶丛神经痛。
二、流行病学
约1/3的糖尿病病人和1/4的糖尿病前期者有对称性远端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诊断后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神经病变,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病人无症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占50%。
三、发病机制
DPNP形成的机制错综复杂,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离子通道的改变等,并且多种机制相互影响。
(一)疼痛上行传导功能增强
(二)疼痛下行抑制功能受损
(三)急性血糖改变发生疼痛的机制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体征
症状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病程初期以双足远端受累多见,后逐渐向近端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灼痛,间断刺痛、撕裂痛、电击痛、感觉迟钝等。刺激诱发性疼痛包括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痛觉过敏指正常情况下可引起疼痛的刺激导致,疼痛程度较正常情况下更重;痛觉超敏指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疼痛的刺激(如触觉)导致出现疼痛。体检示足趾震动觉和本体觉受损,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手套袜套样温度觉受损;感觉性共济失调,肌萎缩无力、肌肉颤动。C类纤维受累,部分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或痛觉超敏。大纤维受累可见较轻微的脚踩棉花感,走路时感觉地面异常,读书时翻页困难,不能触摸分辨硬币等。
(二)急性DPNP的临床表现
多继发于血糖水平的突变,包括突然改善与恶化。表现为重度疼痛,痛觉超敏明显,影响日常活动。常伴有感觉异常、体重下降、重度抑郁,神经系统体征不明显。电生理检查正常或轻微异常。急性DPNP较为少见,预后较好,有自限性,病程多小于6个月,1年内常可完全缓解。
(三)慢性DPNP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糖尿病病程数年后,疼痛持续6个月,夜间痛甚,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慢性DPNP应用镇痛剂效果较差,后期常发生镇痛剂依赖或镇痛剂耐受,影响生活质量。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1.有糖尿病或处于糖尿病前期通过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明确。
2.存在周围神经病变
3.诊断标准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标准为:①疼痛位于明确的神经解剖范围;②病史提示周围感觉系统存在相关损害或疾病;③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疼痛符合神经解剖范围;④至少1项辅助检查证实存在相关的损害或疾病。肯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①~④项标准;很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第①、②、③或④项标准;可能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符合上述第①和②项标准,但缺乏辅助检查的证据。
4.排除其他导致痛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原因,如代谢性、感染性、中毒性等。
(二)辅助检查
需要完善神经传导及针极肌电图,神经传导测定在DPNP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三)鉴别诊断
对于主要累及大纤维神经的病人,需要除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神经肌肉病、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副肿瘤综合征以及放疗药物副作用所致。对于主要累及小纤维神经和无髓纤维神经的病人,需要排除代谢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如尿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酒精中毒、重金属、工业碳氢化合物中毒、炎症或感染、结缔组织病、血管炎、乳糜泻、结节病、莱姆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遗传性疾病、副肿瘤综合征和淀粉样变性等。
六、治疗
(一)概述
临床中就可以选用不同镇痛机制的药物。缓解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主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HT和NE双通道再摄取抑制药物、抗惊厥药物、局部用药、盐酸曲马多和吗啡类镇痛药物等。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几项原则:个体化用药、联合治疗、充足的疗程、有效的血糖管理等。
(二)药物治疗
1.药物分类
(1)SNRIs类药物:此类药物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5-HT和NE的再摄取。大量随机对照试验肯定了SNRI类尤其是度洛西汀的治疗效果。
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此类药物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者和5-羟色胺强化剂联用,因为会出现危及生命的中枢五羟色胺综合征。其他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多汗和增加出血风险。
(2)三环类抗抑郁药:本类药物属于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大量随机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肯定了三环类抗抑郁药特别是阿米替林在治疗DPNP的效果。
(3)抗惊厥药: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可以结合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单位,减少钙离子内流。大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肯定了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的治疗效果。普瑞巴林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方面相比加巴喷丁有明显优势。
(4)阿片类药物:证据表明,阿片类药物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性疼痛有显著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阿片类物质应用最主要的担忧在于药物滥用及呼吸抑制作用。
(5)局部用药:
辣椒碱:
利多卡因贴剂:
2.药物推荐级别及推荐剂量(见表1)
(三)非药物治疗
1.电刺激治疗: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TENS)、脊髓电刺激治疗(SCS)、调频电磁神经刺激(FMENS)等。一些随机试验表明,TENS对于DPNP的病人有效,可以推荐使用。
2.针灸治疗:结合祖国医学的理论,针灸镇痛在临床上已被广泛的接受。
3.近红外线治疗:红外线又分为近红外线、短波红外线、中波长红外线;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近红外线治疗能恢复DPNP病人的感觉,缓解疼痛。
4.低强度激光治疗:使用低强度激光照射相关区域,可缓解DPNP病人的疼痛。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年第8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8.31
赞赏
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地址诚信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jc/17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