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CKD)的风险是没有并发症患者的5倍。糖尿病已成为很多地区终末期肾病及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原因,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蛋白尿的发生可独立预测心血管疾、心力衰竭及死亡率,一旦发生CKD,则伴随贫血、钙磷酸盐紊乱及炎症加剧等代谢紊乱的发生,这些将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尽管国际指南对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提供了关于代谢指标和标准的循证建议,但这类药物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使用情况仍不理想。来自香港大学的AndreaOnYanLUK(陸安欣)及其团队在亚洲2型糖尿病人群中进行了一项横断面研究,主要观察慢性肾脏病(CKD)的负荷指标(GFR估计值<60ml/min/1.73m2)及医疗质量。其结果近期发表于DiabeticMedicine杂志。亚洲糖尿病联合评估方案(JADE)是一套运用门户网站系统获得患者所有临床表现的疾病管理方案,其中包括代谢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的模板。在年7月至年7月间,共计有例数据(大陆例,香港例,印度例,韩国例,菲律宾例,越南例,台湾78例)按顺序收纳在此系统内。调查结果显示15.9%糖尿病患者有CKD,25%患者有微量蛋白尿,12.5%患者有大量蛋白尿。而在患有CKD的研究人群中,很少有人糖化血红蛋白(HbA1c)<53mmol/mol(7.0%),血压</80mmHg,且大多数都合并视网膜病变、感觉性神经病变、心血管疾病及自发性低血糖。尽管蛋白尿和血脂异常在CKD患者中发生率很高,但仅49%CKD患者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抑制剂,53.6%使用他汀类药物。在逻辑回归中发现高龄、男性、吸烟、病程较长、高HbA1c、高血压、高BMI及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这些因素均与CKD的发生独立相关。临床启示通过这项在多个国家进行的调查发现,在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症风险因素控制差,较少使用挽救生命药物,自我管理不理想以及频繁发生的低血糖的患者发生CKD的比率较高。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提高公众注意这些平时容易忽视的危险因素及并发症,以减少临床药物惯性、提高自我管理。同时发现一些患者临床数据不完整,提示应当建立临床数据保存的制度,这将有助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负担。
(来源:丁香园)
--------------------------------------
操作指引:
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怎样看历史文章?点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查看历史消息即可
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得了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
http://www.voikg.com//mjccjc/17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