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医院 >> 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
ET的诊断
一、临床特点
1.起病年龄: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青少年是另一发病高峰。家族性比散发性ET患者起病年龄更早。
2.临床症状:ET常为双侧缓慢起病,随年龄逐渐进展,以双上肢4~12Hz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于日常活动时(如书写、倒水、进食等)震颤表现明显;震颤还可累及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咽喉肌等;震颤在情绪紧张或激动时加重,部分患者饮酒后震颤可减轻;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幅度可增加。ET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障碍、精神症状、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部分患者除震颤外,还可伴有串联步态障碍、可疑肌张力障碍性姿势、轻度记忆障碍等神经系统软体征,称为ET叠加。
3.震颤临床分级:根据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ET研究小组提出的震颤分级标准以供参考:0级:无震颤;1级:轻微,震颤不易察觉;2级:中度,震颤幅度2cm,非致残;3级:明显,震颤幅度在2~4cm,部分致残;4级:严重,震颤幅度超过4cm,致残。
二、辅助检查
ET作为一个临床诊断,以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辅助检查通常用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震颤。
1.实验室检查: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甲状腺功能、血清铜蓝蛋白、药物、毒物等以排除代谢、药物、毒物等因素引起的震颤。
2.神经影像学检查: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主要用于排除颅内病灶以及与小脑疾病或创伤后事件相关的震颤;多巴胺转运体(DAT)PET/SPECT显像用于评估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的功能,排除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相关疾病,如帕金森病。
3.神经电生理:
4.基因诊断:
5.临床评估:ET的临床评估工具主要为量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对震颤严重程度的评估,另一方面为对震颤导致的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的评估。
三、诊断标准
1.ET的临床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3点:(1)双上肢动作性震颤,伴或不伴其他部位的震颤(如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2)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等;(3)病程超过3年。
ET叠加:除具有以上ET的震颤特征外,还具有不确定临床意义的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串联步态障碍、可疑肌张力障碍性姿势、轻度记忆障碍等。
2.排除标准:(1)增强的生理性震颤(如药源性、代谢性等);(2)孤立的局灶性震颤(如孤立性声音震颤、孤立性头部震颤、特发性腭肌震颤等);(3)孤立性任务或位置特异性震颤(如原发性书写痉挛、手或口任务特异性震颤、高尔夫球手等);(4)震颤频率12Hz的直立性震颤;(5)伴明显其他体征的震颤综合征[如肌张力障碍震颤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Holmes震颤、肌律等];(6)突然起病或病情呈阶梯式进展恶化。
四、鉴别诊断
ET主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帕金森病:
2.肝豆状核变性:
3.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4.功能性震颤:
原发性震颤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ET的治疗分为药物(口服药物及A型肉毒毒素)和手术治疗。其治疗原则为:(1)轻度的、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引起心理困扰的1级震颤无需治疗,只需进行宣教和安慰;(2)2级震颤患者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选择事前半小时服药以间歇性减轻症状;(3)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2~4级震颤患者,需要药物治疗;(4)药物难治性重症震颤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5)头部或声音震颤患者可选择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根据国际ET治疗循证准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治疗ET的药物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用药。其中一线药物有普萘洛尔、阿罗洛尔、扑米酮;二线药物有加巴喷丁、托吡酯、阿普唑仑、阿替洛尔、索他洛尔、氯硝西泮;三线用药有纳多洛尔、尼莫地平、A型肉毒毒素。普瑞巴林、唑尼沙胺和氯氮平治疗震颤的证据不足。当单药治疗无效时可联合应用。A型肉毒毒素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症状严重、药物难治性的震颤患者。
二、药物治疗
(一)一线推荐药物
1.普萘洛尔:
2.阿罗洛尔:
3.扑米酮:
:(1)普萘洛尔、扑米酮是治疗ET的一线推荐药物(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无法耐受普萘洛尔的患者可考虑将阿罗洛尔作为一线推荐药物(Ⅰ级推荐,B级证据);(2)普萘洛尔用量应从小剂量开始(10mg/次,2次/d),逐渐加量(5mg/次)至30~60mg/d即可有症状改善,一般不超过mg/d,维持剂量为60~mg/d;(3)阿罗洛尔口服剂量从10mg/次、1次/d开始,如疗效不充分,可加量至2次/d,10mg/次,最高剂量不超过30mg/d;(4)扑米酮用量一般从每晚25mg开始,逐渐加量25mg/次,有效剂量在50~mg/d,每天口服2~3次,一般mg/d疗效佳且耐受性好。
(二)二线推荐用药
1.加巴喷丁:
2.托吡酯:
3.阿普唑仑:
4.氯硝西泮:
5.阿替洛尔:
6.索他洛尔:
:(1)对于无法耐受一线药物治疗的患者,可将加巴喷丁、托吡酯、阿普唑仑、阿替洛尔、索他洛尔作为治疗ET的二线推荐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等禁用普萘洛尔患者,可考虑将阿替洛尔作为二线推荐药物(Ⅱ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氯硝西泮具有潜在的滥用风险,且在突然停药后可产生戒断症状,因此需谨慎选择氯硝西泮作为二线推荐药物(Ⅱ级推荐,C级证据)。(2)加巴喷丁起始剂量为mg/d,有效剂量为~0mg/d,分3次服用。(3)托吡酯起始剂量为25mg/d,以25mg/周的递增速度缓慢加量,常规治疗剂量为~mg/d,分2次口服。(4)阿普唑仑起始剂量为0.6mg/d,老年人起始剂量为0.~0.mg/d,有效治疗剂量为0.6~2.4mg/d,分3次给药。(5)氯硝西泮起始剂量为0.5mg/d;平均有效剂量为1.5~2.0mg/d。(6)阿替洛尔有效剂量为50~mg/d。(7)索他洛尔有效剂量为80~mg/d。
(三)三线推荐用药
1.纳多洛尔:
2.尼莫地平:
3.A型肉毒毒素:
:(1)纳多洛尔、尼莫地平可作为治疗ET的三线推荐药物(Ⅱ级推荐,C级证据);A型肉毒毒素多点肌内注射对头部、声音、肢体震颤患者均有效,推荐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ET患者(Ⅰ级推荐,C级证据);(2)纳多洛尔~mg/d或尼莫地平mg/d对改善肢体震颤可能有效;(3)单剂量40~IU的A型肉毒毒素可改善头部震颤;选择尺、桡侧腕伸屈肌进行多点注射50~IU药物可减小上肢的震颤幅度,平均治疗时间为12周(一般为4~16周);0.6~15.0IU的软腭注射可改善声音震颤,但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等不良反应;A型肉毒毒素治疗难治性震颤属对症治疗措施,通常1次注射疗效持续3~6个月,需重复注射以维持疗效。
三、手术治疗
1.深部脑刺激(DBS):目前已成为治疗药物难治性ET的首选方法。
2.磁共振成像引导下的聚焦超声(MRIgFUS):丘脑切开术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消融治疗方法。
:(1)VIM-DBS能有效减轻ET患者肢体震颤,推荐将VIM-DBS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ET患者(Ⅰ级推荐,C级证据);双侧丘脑VIM的DB手术对头部及声音震颤的效果优于单侧DBS手术(Ⅱ级推荐,C级证据);双侧DBS手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2)MRIgFUS丘脑切开术能有效减轻ET患者肢体震颤,推荐将MRIgFUS丘脑切开术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ET患者(Ⅱ级推荐,C级证据)。
四、康复护理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各种功能障碍,最终改善ET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治疗应因人而异,根据ET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各种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制定个体化康复目标和针对性康复治疗措施。
1.运动疗法:
2.智能辅具:
五、遗传咨询
部分ET患者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因此遗传咨询是ET的预防重点,在明确基因诊断的前提下,通过产前诊断和植入前诊断预防缺陷患儿的出生。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神经科杂志》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12.2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