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总结和推荐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根据感觉神经系统受损的部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而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PDPN)是指由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导致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它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以肢体远端受累为主的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也可表现为单神经痛或臂丛、腰骶丛神经痛。流行病学糖尿病诊断后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神经病变,神经功能检查发现,60%~90%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其中30%~40%的病人无症状。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占50%。临床表现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PDPN)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和一定程度感觉缺失为特征,性质为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强度异常剧烈,对标准化镇痛治疗效果差,是疼痛临床控制的重要难题。症状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疼痛为主要特征,下肢重于上肢,远端重于近端,夜间痛甚。病程初期以双足远端受累多见,后逐渐向近端发展至小腿和手部。常见的疼痛包括自发性疼痛和刺激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灼痛,间断刺痛、撕裂痛、电击痛、感觉迟钝等。发病机制PDPN形成的机制错综复杂,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离子通道的改变等,并且多种机制相互影响。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PDPN常使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如血糖、糖耐量和糖化血红蛋白)、神经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如MRI、超声、红外热像仪等)、组织活检、自主神经功能测定(如卧立位血压变化试验、发汗试验和Valsalva试验等),以及辅助量表协助临床诊断。由于PDPN是一种排他性的诊断,仔细的临床病史和下肢外周神经和血管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主要累及大纤维神经的病人,需要除外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神经肌肉病、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副肿瘤综合征以及放疗药物副作用所致。对于主要累及小纤维神经和无髓纤维神经的病人,需要排除代谢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如尿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急性间歇性卟啉病、酒精中毒、重金属、工业碳氢化合物中毒、炎症或感染、结缔组织病、血管炎、乳糜泻、结节病、莱姆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遗传性疾病、副肿瘤综合征和淀粉样变性等。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缓解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是最基本的。主要药物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物、5-HT和NE双通道再摄取抑制药物、抗惊厥药物、局部用药、盐酸曲马多和吗啡类镇痛药物等。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几项原则:个体化用药、联合治疗、充足的疗程、有效的血糖管理等。联合用药指许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病人对单一药物疗效不满意时,两种和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使用常常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PDPN病人,非药物治疗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或作为药物治疗的补充。由于PDPN治疗的个体差异较大,一些病人尽管接受大剂量药物治疗,但疼痛控制仍然不佳,或因为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让病人服药的依从性下降;而此时非药物治疗便成为不错的选择。非药物治疗方法有电刺激治疗(包括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脊髓电刺激治疗、调频电磁神经刺激等)、针灸治疗、近红外线治疗、低强度激光治疗等。

阅读原文请下载医者无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zl/1784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