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治疗 >> 1114联合国糖尿病日艾灸防治糖尿病,
联合国糖尿病日/WorldDiabetesDay
年11月14日是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意义在于要使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以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为“防控糖尿病保护您的家庭”。家庭是构建积极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平台和预防2型糖尿病的主战场,在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的有力支持,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升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最新数据,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25亿,预计到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6.29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1.亿,已成为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今天,和大家分享艾灸调理糖尿病的知识~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很多患者初期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不明原因体重减少),因此即使身体发出了一些警告,也没有考虑是糖尿病的可能,从而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其实,只要细心发现,别忽视身体上的某些异常变化,发现糖尿病或许并不难——1、性功能障碍
特别是中年肥胖的性功能障碍者,可考虑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情况。
2、突如其来的视力减退
突然发生,或迅速加重的近视、视力模糊等视力减退的情况发生时,在找不到原因的情况下,可考虑检查一下血糖。
3、餐后低血糖
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4、皮肤瘙痒
当身体的皮肤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特别是老年人,除考虑老年性皮肤瘙痒外,也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需及时检查血糖。
5、腹泻
每日腹泻次数2~10次不等,常于餐后、夜间或清晨排便,大便不成形或是脂肪泻,表现为顽固或间歇性的腹泻时,也要考虑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需进一步化验血液。
6、感染
不明原因的感染,这种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口腔、泌尿系统、肺部等部位,其特点就是感染反复发生,缠绵难愈,也要考虑检查血糖及尿糖情况。
7、肢端麻木
4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手足麻木,肢端感觉减退或消失;有些人会感觉走路时就像踏在棉花上一样。当出现原因不明的肢端麻木时,不能忽视了检查血糖及尿糖的情况。
此外,不明原因经常有饥饿感、疲劳感,或育龄期女性出现习惯性流产,或娩出巨大儿的产妇,或三高人群,都应注意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情况。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1
糖尿病伤眼睛
没有糖尿病,就没有糖尿病眼视网膜病变。病情进一步发展,新生血管抢占了眼睛的很多“地盘”,那“心灵的窗户”就可能彻底关上了,从此进入暗黑世界——失明。
2
糖尿病伤肾
肾脏和眼睛是一条战线的“两兄弟”,眼睛“战事”吃紧,肾脏基本也会“中枪”。从概率上说,总体上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的患病率是1/3左右,肾病病变的患病率是1/4左右。
3
糖尿病伤血管
心脏和血管常会遭受高血糖的攻击,出现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冠心病。给脑部供血的血管出现病变,就会发生脑卒中等。
4
糖尿病伤神经
手足麻木、感觉虫蚁爬、烧灼感、疼痛、半夜腹泻、便秘、吃不下饭等,背后的嫌疑犯可能都是神经病变。
5
糖尿病会伤口腔
糖尿病患者的唾液量减少、唾液内的葡萄糖增多,易引起细菌在口腔里“安营扎寨”,导致口腔黏膜发炎,黏膜触痛、烧灼痛,味觉出问题等。
中医看糖尿病在世界医学史中,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是最早的——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根据病机及症状的不同,《黄帝内经》还有消瘅、膈消、肺消、消中等名称的记载。《黄帝内经》认为五脏虚弱、过食肥甘、情志失调是引起消渴的原因,认为内热是其主要病机。而现代人则主要是由于“过食肥甘”所导致的,因为现代很多人饮食失节,长期大鱼大肉,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脾胃郁热,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引发消渴。中医根据不同的症状把消渴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典型的症状就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其中口渴多饮的是上消,多饮多食的为中消,多饮多尿的为下消。上消属肺,中消属胃,下消属肾。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因为阴虚燥热,阴虚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补阴是最根本的。糖尿病很适合艾灸消渴病日久,则易发生以下两种病变:
一、阴损及阳,阴阳俱虚
消渴虽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但由于阴阳互根,阳生阴长,若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其中以肾阳虚及脾阳虚较为多见。
二、病久人络,血脉瘀滞
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此外血瘀是消渴病的重要病机之一,且消渴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与血瘀密切有关!
而以上两种糖尿病的病变,都适合用艾灸来调理。一个是艾灸有调和阴阳的作用,艾灸可补元气、激发自愈力,双向的调和阴阳、补阳而滋阴。再一个,艾灸最是擅长活血化瘀,很多糖尿病人的血淤症状都可通过艾灸得到缓解。
所以,艾灸能够预防、控制糖尿病,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防止了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真正做到综合治疗,标本兼治。
艾灸还可以改善组织供氧,对微血管病变导致的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等视网膜病变及早期肾病及早期肾病病变有明显治疗与改善作用,还可改善病人消瘦无力、免疫力低下、低蛋白质血证及伤口不愈现象。
糖尿病如何艾灸燥热伤肺(上消)的克星---胰俞、鱼际、太溪口渴多饮:虽然喝水很多,但是仍然觉得口干舌燥,大便干燥,小便量多。
中医里面讲,「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是人体上面水的源头,而且肺有「通调水道」的功能,就是肺要调节、疏通好全身的水液代谢。《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如果肺阴不足了,而且有外来的燥邪入身,这样就在人体内形成了恶性循环,自然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就失常了。当全身的水不能正常地分布到各个脏腑器官时,虽然喝的水多,但是吸收不了那么多,所以人仍然会觉得口干舌燥。
同样,大肠里面的水分少了,所以大便会干燥;喝的水没有吸收只能排掉,所以小便多。
这个时候穴位我们要选胰俞、鱼际、太溪。
胰俞是经外奇穴,它是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经验效穴,和其它五内的背俞穴作用一样。
胰俞位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在线面,在脊柱旁开四指的膀胱经第二条在线,肩胛骨下角下面约两指的地方。
鱼际是肺经的荥穴,五行属火,火克金,从穴性来看,鱼际可以滋阴降火,作用是偏泻的。所以选用它可以降肺上的燥热治标。
这个穴位的刺激不分时节。对于这种慢性病来说,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是疗效的累积,所以有机会就要去艾灸、按揉。
鱼际位于大拇指第二节后面,连接手腕和拇指第二节的骨中点处,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
肾经的太溪在五行中属水,肺为金,而用太溪是取「金生水,金水互生」之意。而且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补肾阴同时也是补肺阴。
操作方法
消渴属于本虚标实的病症,我们在操作时也要考虑到这个原素,先去其标,再补其本。每天晚上9点左右,先大力按揉鱼际3分钟,以产生酸疼感为好,双侧交替进行,之后艾灸该穴位;然后艾灸两侧胰俞;最后艾灸两侧太溪穴。
五味禁忌
阴虚是根本,又有燥热,所以要少吃辛辣和煎炸的食品,少吃那些容易上火的水果,多吃酸味东西。多吃梨,但是不要削皮,因为梨皮可以润肺,既滋阴又降火,非常适合食用。平时可以用百合、天门冬、天花粉等熬粥,这些都是滋阴的药物,而且没有什么苦味。
胃燥津伤(中消)的劲敌---胰俞、内庭、太溪
每次吃饭都能吃很多,而且很容易又感觉饿了,但是体重却在下降,感觉口渴,尿多,大便干。
「胃为水穀之海」,负责把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而胃阴胃阳的平衡是保证胃功能正常的根本所在。胃阴不足,又有燥热,就会出现阳偏盛的情况。阳主动,阴主静,胃火相对炽盛,所以会出现口渴多饮、多食易饥的情况。
但是,这些食物并没有转化成身体所需要的气血物质被吸收,而是很快地被排泄掉,所以身体看起来才会变瘦;「六腑以降为顺」,「火性炎上,易伤津液」,胃火偏盛,整个肠道的正常功能就会系乱,该降不降,所以会便秘。
这时除了选胰俞外,还要艾灸内庭泄胃火,太溪补肾阴。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善去热邪,十二经的荥穴一般都可以治疗相应脏腑或经络的热病。虽然这里的胃热并不是实热,而是「标」,但是「标实不去,本虚难补」,所以一定要艾灸善去胃热的内庭,以热引热。
每天的上午7~9点是胃经的旺时,可以这个时候按揉两侧内庭,给糖尿病以「迎头一击」。同时,晚上刺激两侧胰俞和太溪时还应该配合著再做一遍。
内庭在脚二、三趾的结合处,稍向里一点,也就是脚背与脚底交界的地方。
操作方法
每天上午7~9点之间,按揉双侧内庭各5分钟,要产生强烈的酸胀或胀疼感,再艾灸。应该从脚趾向脚跟方向按,这样才能产生较强的感觉。晚上9点左右的时候再按揉一遍,接著在两侧胰俞上艾灸,然后再按揉双侧胰俞2分钟,最后艾灸双侧太溪。
五味禁忌
中消的饮食禁忌和上消一样,少吃辛辣食物,平时要熬些麦冬、山药、梗米粥以养胃气滋胃阴,还可以泡槴子茶以清火气,祛标邪。
肾阴亏虚(下消)的杀手---胰俞、肾俞、太冲、太溪
尿频尿量多,而且尿的颜色混浊,脸色开始发黑,口干舌燥,常觉得腰膝酸软,有时睡觉会出汗,有时心烦失眠。
肾阴是一身阴气之本,一般病程久了才会发展到肾阴受损的地步。肾阴不足,肾主收藏的功能就减弱,所以会小便频繁;水榖精微不能吸收,都随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颜色混浊;五脏与五色相配,肾脏与黑相合,脸色发黑是肾脏本脏色的显现,有此现象,说明疾病发展的程度已经很深了。
同时,肾阴虚会导致虚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必然出现「心肾不交」的症状,如腰膝酸软、睡觉出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燥等表现。这个时候除了选胰俞外,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补肾阴上面,艾灸肾俞和太溪;同时降虚火,引火下趋,艾灸太冲,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是取「实则泻其子」的意思。
操作方法
每天晚上9~11点的时候先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揉两侧太冲穴,从太冲向脚趾方向边揉边推,每穴按揉3分钟;接著按揉两侧太溪穴,每穴3分钟,并艾灸。
五味禁忌
尽量少吃辣味和煎炸的食物,每天要限制粮食、油脂的摄入量,要多吃酸味食品,一定要少吃甜食,多吃杂粮、米、麦,配合菜蔬、豆类、瘦肉、鸡蛋,忌浓茶和咖啡。还要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坚持熬山药粥。
灸道堂官方旗舰店
冬天“艾”起来↓↓
END精彩推荐●●●
灸道堂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
药物配方艾条专业研究机构
扫码学习更多艾灸知识
艾灸培训课程
艾灸学习教材
目前+人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zl/176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