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华骨科杂志》年第6期

颈椎病是指由于颈髓受压引起局部疼痛并伴四肢症状的疾病综合征,是一种伴有脊髓功能异常,导致感觉、运动、反射与排便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疾病[1]。颈椎病手术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三种入路。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术者的手术习惯均可影响手术方案的选择。另外还需考虑压迫的来源及位置、压迫的节段数目、是否存在先天性椎管狭窄以及术前颈椎序列的稳定性。后路手术主要用于较多节段的减压,如先天性椎管狭窄[2]或颈椎退变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患者,其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直接后路减压及脊髓向后漂移的间接作用。而前路手术可直接去除脊髓腹侧受压并稳定脊柱[3]。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是颈椎手术中最常见的术式,可直接去除脊髓的腹侧受压,用椎间植骨达到稳定脊柱的目的[4]。该手术可保留相对完整的颈椎解剖结构,术后植骨融合率高,在无内固定时单节段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椎间植骨融合率可达90%[5]。配合使用前路固定板辅助固定能进一步提高椎间植骨融合率,早期改善颈椎稳定性,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前曲,并降低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的风险,改善术后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

前路辅助固定也并非没有任何风险。固定角度的静态锁定板可能导致轴向应力遮挡,降低椎间融合率,导致假关节形成及远期邻近节段退变。半静态和动态固定板可将更多的应力转移至椎间隙[6],但其相对于静态钛板是否存在明显优势仍有待验证[7]。晚期可能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移位及金属对周围软组织的侵蚀作用[8-9]。因此,可吸收材质的钉板系统逐渐受到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zl/17080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