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饮食 >> 上海长征医院颈胸椎管内骨头空间前移助
后纵韧带骨化症犹如安装在脊椎内的“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近日,海军医院(医院)骨科颈腰椎病区主任史建刚教授、王元副教授团队采用自主创新技术——将压迫脊髓的长节段椎体骨化物“空间前移”,让瘫痪病人重新站起来。
(史建刚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
今年39岁的杨先生曾在三个月前,因双下肢无力、麻木,在外院经历了一次腰椎手术,但术后仍然没有扼住病情的进展,反而迅速加重,出现了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截瘫。
在母亲的陪伴下杨先生来到医院,经检查,史建刚教授发现杨先生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严重压迫颈胸髓,这是造成杨先生双下肢瘫痪的罪魁祸首,初步诊断为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后纵韧带骨化症通俗点说,就是病变的韧带变成了骨头,骨化的韧带会压迫脊髓,脊髓哪一天不堪其重,就会引爆,因此出现了大小便失禁、瘫痪。”史建刚教授和杨先生解释,“大多患者都是趁着‘炸弹’还没有爆炸的时候,把炸弹拆掉,您虽然已瘫痪了,但我们一定尽快抓住这最后一丝机会,把弹片彻底拆除。”
当天,医院骨科颈腰椎病区,经过全面系统检查,发现杨先生颈胸椎骨化后纵韧带节段非常长,从颈2一直延续到胸8段椎管内的压迫性占位,其中胸椎段的骨化后纵韧带对脊髓形成严重压迫。如此广泛的骨化物涉及节段多,厚度大(最厚处可达8mm),将脊髓压成“一线”,留给脊髓的生存空间真可谓是“薄如蝉翼”。要把脊髓从这样一种状态下解救出来,就如同“鸡蛋里长了一根很长的骨头”,在不弄碎鸡蛋的情况下,把骨头取出来,手术风险可想而知。
经多次综合评估后,治疗组专家决定采用由史建刚教授自主发明的创新术式——胸椎后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可控前移融合术(TACAF):即通过胸椎后入路,并以后方钉棒系统作为杠杆,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向前推移,避开了难度极大的完整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即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提高了术后疗效。
经过7小时的奋战,史建刚教授和王元副教授团队为杨先生实施了TACAF手术,使超长节段的连续型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实现了后路安全直接减压,这是该院在脊椎外科手术中又一次新的突破。
术后当天,杨先生即刻明显观察到双下肢肌肉收缩,双腿可在床面水平移动,“变轻松了”。术后第4天,杨先生双腿就可以抬离床面。“你的下肢功能随着康复的进程会逐渐改善和提升,将来重新站立行走大有希望。”听到史建刚教授的话,杨先生脸上重现了久违笑容,“本来以为我这辈子都要瘫痪在床了,是您们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史建刚教授介绍,脊髓损伤致截瘫被称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性难题”。团队采用此项技术已诊治30余位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特别是对一些超长连续型颈胸椎后纵韧带骨化,后纵韧带骨化延及枢椎、颈胸段的病患进行了手术,均获成功。史史建刚教授强调,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在脊髓功能没有发生严重障碍时,通过手术往往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一旦发生瘫痪,即使再手术,大部分人也很难恢复生活自理。这位患者瘫痪卧床3月后,术后能够再次恢复下肢运动功能,不可不谓医学上的奇迹。(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通讯员魏娜王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