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死棵损失很大,尤其在盛果期,是菜农十分头疼的问题。经调查分析,番茄死棵的主要原因有番茄青枯病,根腐病、番茄茎基腐病、细菌性髓部坏死等病害。为防患于未然,现将导致番茄死棵的病害介绍下,供朋友们借鉴。

一、番茄疫霉根腐病

英文名TomatoPhytophthorarootrot

  病原寄生疫霉PhytophthoraparasiticaDast.,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寄主番茄、烟草等90多种植物。   危害番茄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土传病害。随着大棚番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连作严重,番茄疫霉根腐病发病迅猛。轻病地大棚病株率20%~40%,重病地70%~80%,不少发病地块毁种绝收,严重影响番茄生产。该病发病快,周期短,蔓延流行迅速,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以苗期与花果盛期为主。   (1)苗期:幼苗茎基部或根部产生水渍状病斑,继而绕茎或根扩展,引起幼苗死亡或茎基部缢缩呈线状而使幼苗倒地死亡。   (2)成株期:初期在茎基部或根部产生长条形水渍状褐色病斑,地上部无明显症状。病斑逐渐扩大,稍凹陷,地上部长势弱,开始萎蔫,植株下部叶片先由叶尖开始逐渐变黄,后期病斑绕茎基部或根部一周,致地上部枯萎,下部叶片枯黄,上部叶片仍呈绿色。纵剖茎基或根部,木质部呈水渍状深褐色,变色部分不向上发展,最后根茎腐烂,不长新根,使整株枯死。高温条件下时病部产生白色绵絮状稀疏的霉状物。结果期发病可引起绵疫病。该病发生蔓延速度快,土壤湿度大时4~5天可扩展到全棚,这是与腐霉根腐病的主要区别点。病原物    菌丝生于主细胞内或细胞间,直径3~9微米。孢子囊顶生或间生,卵圆形或球形;厚坦孢子球形,黄色。侵染循环    病原以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大棚番茄5月中旬初见病株,6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如果灌水迟、量少,高峰期可推迟20~30天,植株从发病到枯死7~15天。发生因素    (1)品种抗病性:番茄疫霉根腐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关系密切。毛粉、强丰、L发病轻,早丰、西粉3号发病较重。   (2)环境: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棚内温度在28~31℃,相对湿度90%以上时极易发生流行。夏季土温过高也易引起发病。   (3)栽培:新建大棚种植番茄,疫霉根腐病不发生或发生很轻,具有3年以上番茄栽培历史或与茄子、辣椒接茬种植大棚番茄的发病重,而与蒜、韭菜轮作或间作套种的发病轻。毁种绝收的大多是5年以上连茬种植番茄、辣椒、茄子的。绝收的大棚普遍表现为发病早,始发病株率高。高垄栽培的发病轻,平畦栽培的发病重。在适温条件下,凡灌水量大或大水漫灌、灌水次数多的发病重,小水浅灌的发病轻。棚室栽培的,中午高温时灌水发病重,早晚灌水发病轻。灌水后或遇连阴天未能及时放风、排湿的发病重,反之发病轻。防治方法 该病病程短,发病速度快,毁灭性强,一旦发病极难控制。应采取以农业预防为主,辅以药剂防治:的防治策略。

二、番茄青枯病

英文名Tomatosouthernbacterialwilt   异名番茄细菌性枯萎病。   病原青枯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Smith,属细菌。   寄主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烟草、芝麻、花生等。   危害高温多湿季节的重要病害,发病突然。温棚栽培主要为害秋延后或秋冬茬栽培番茄。青枯病发病急,蔓延快,发生严重时会造成植株成片死亡,使番茄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苗期一般不发病,定植后植株长至30厘米高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顶部嫩梢及叶片白天蔫萎下垂,傍晚以后恢复正常,如此反复,几天后,全株叶片也缺水蔫萎下垂,7天左右植株枯死。田间湿度大时,致死时间长些,若遇上土壤干燥,气温增高,病株蔫萎致死时间更短。死时植株仍然保持绿色,仅叶片色泽变淡,枝叶下垂。发病株下部茎表皮变得粗糙,有时会长出不定根。用小刀横切茎部,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用手挤压切口处,可见到溢出污浊的菌液。发病中心株在田间呈不均匀多点分布,还会扩大侵染范围,感染相邻健康株。病原物    (1)形态:短杆状,单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2.0)微米×(0.5~0.8)微米,极生鞭毛1~3根。(2)特性:革兰氏染色阴性。从10~40℃均可生长,发病的适宜温度为20~30℃,耐pH6~8,最适pH6.6。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随病残体留在田间或在马铃薯块上越冬,无寄主时,病菌可在土中营腐生生活长达14个月,甚至6年之久,成为该病主要初侵染源。发生因素 (1)环境:高温高湿易诱发青枯病发生。连阴雨天过后天气转晴,易引起病害流行。   (2)栽培:病菌适于在微酸性土壤中生存,当土壤含水量达到25%时,有利于诱发青枯病,土温25℃病菌开始活动,活动最盛,田间会出现发病高峰。幼苗不壮,多年连作,中耕伤根,低洼积水,控水过重,干湿不均,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三、番茄茎基腐病

英文名Tomatobasalstemrot   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番茄等50科余种植物。   危害番茄的普通病害。   分布分布较广。

仅为害茎基部。   (1)苗期:幼苗发病后,首先茎基部变褐,随后病部收缩变细即发生缢缩现象,进而中上部茎叶逐渐发生萎蔫下垂和枯死现象,开始,发病苗白天萎蔫,夜晚可恢复,数日后,当病斑环绕茎一周时,幼苗便逐渐枯死,不倒伏。   (2)成株期:植株发病后,病部初亦呈暗褐色,后绕茎基部或根部扩展,致皮层腐烂,地上部叶、花、果逐渐变色停止生长。在果实膨大后期发生该病,植株迅速萎蔫枯死,似青枯症状,但患病部位无菌脓。另外,发病部位常出现具同心轮纹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后期易出现淡褐色霉状物或大小不一的黑褐色菌核。病原物    (1)形态:菌丝无色,老菌丝黄褐色,分枝基部缢缩。菌核近球形,直径0.1~0.5毫米,无色,后为黑褐色。(2)特性: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病菌腐生性强。侵染循环    病原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发生因素    阴雨天气、苗床或棚室温度高、施用未腐熟肥料、土壤湿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茎基有损伤,易发病。

四、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

英文名Tomatobacterialpithnecrosis病原番茄髓部坏死病假单胞菌(皱纹假单胞菌)PseudomonascorrugataRobertsetScarlett。属非荧光假单胞细菌。寄主番茄、苜蓿。

为害症状:为害番茄茎和分枝,叶、果也可被害。被害株多在青果期表现症状。(1)叶片:早发病植株叶片黄枯,迟发病植株叶片青枯;黑褐色病斑多在茎下部,也可在茎中部或分枝上发生,最后全株枯死。(2)茎部:发病初期嫩叶褪绿,发病重的植株上部褪绿和萎蔫,茎坏死,病茎表面先出现褐色至黑褐色斑,外部变硬。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成黑色或出现坏死。髓部发生病变的地方则长出很多不定根。(3)果实:多从果柄开始变褐,终至全果褐腐、果皮质硬,挂于枝上。湿度大时从病茎伤口或叶柄脱落处溢出黄褐色菌脓。病部坏死斑不形成溃疡症状,湿度大时菌脓从茎伤口和不定根溢出,病果上无鸟眼斑,别于溃疡病;病茎髓部坏死处无腐臭味,别于软腐病;叶片无斑点,别于细菌性斑疹病。病原物:菌落起皱,淡黄色,具多根极生鞭毛。侵染循环:病原随病残体上土壤中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和农事活动传播,从伤口侵入。经常在第1个座果完成到成熟的绿果期发病。发生因素:该病在田间的分布是随机的。病害在田间发展速度很快,4~6月份遇夜低温或高湿天气,容易发病。连作地、排水不良、氮肥过量的地块发病重。

五、番茄立枯病

英文名TomatoRhizoctoniarot   病原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阶段为丝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filamentosa(Pat.)Rogers.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寄主寄主范围极广,为害50科余种植物。   危害重茬年限长和温室小气候,番茄立枯病易暴发流行,造成大量死苗,田块死株率达30%~40%,发病重的可达80%,造成毁灭性损失。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    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但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发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扩大后绕茎1周茎基部缢缩变细,地上部的茎叶萎蔫干枯,整株死亡,不倒伏,呈立枯状。大苗或成株受害,使茎基部呈溃疡状,在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淡褐色稀疏丝状体。地上部变黄,衰弱,萎蔫,以至死亡。病原物    (1)形态:菌丝无色,老菌丝黄褐色,分枝基部缢缩。菌核近球形,直径0.1~0.5毫米,无色,后为黑褐色。(2)特性:病菌腐生性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病原5~40℃均可生长,25~30℃生长良好。侵染循环    病原该菌不产生孢子,主要以菌丝体传播和繁殖。病菌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中越冬,通过雨水、流水、农具以及堆肥传播。在适宜条件下,可直接侵入寄主。在秋棚内10月上旬始发病,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是发病高峰。发生因素    (1)环境:气温在15~21℃,尤其在18℃以上时发病最多。   (2)栽培:温暖多湿、播种过密、浇水过多、施用未腐熟肥料,有利于发病

六、番茄枯萎病

英文名TomatoFusariumwilt   异名番茄半边枯,番茄萎蔫病。   病原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lycopersici(Sacc.)SnyderetHanse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寄主番茄、辣椒,茄子发病轻。   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发病率15%~20%,严重时植株全部枯死。棚室番茄生产中发生严重,对产量造成很大的损失。生产上易与番茄青枯病混淆。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为害症状    枯萎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为害茎部维管束,在作物花期或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植株中、下部叶片在中午时呈褐色萎蔫,早晚恢复正常,随病害发展,植株中、上部更多叶片开始发病萎蔫,但不脱落,至最后全株叶片萎蔫发黄,最后整株枯死。病症有时仅出现在茎的一边,或一片叶一边发黄而另一边正常。剖视茎、叶柄及果柄,可见其维管束均呈褐色。潮湿环境下,病株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病程进展较慢,15~30天才枯死,无乳白色黏液流出,有别于青枯病。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有大小2型。①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有隔膜3~5个,以3个隔膜较多,大小(27~46)微米×(3~5)微米。②小型分生孢子长无色,单胞,椭圆形,大小(5~12)微米×(2.2~3.5)微米。(2)特性:生育适温27~28℃,最高38℃,最低5℃。侵染循环    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了上越冬。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病产生有毒物质镰刀菌素,扩散开来导致病株叶片黄枯而死。病菌通过水流或灌溉水传播蔓延。发生因素 播带病种子,可引起幼苗发病。土壤湿度过低或过高,不适宜植株生长,有利发病。表土层浅,底土层板结,透水性能差的田块发病重。土壤线虫为害番茄根部造成伤口,易引起并发病。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根多,植株生长势弱的发病重。此外,酸性土壤及线虫取食造成伤口利于本病发生。

萎控:国家级保密配方,1+1产品,防治各类作物死苗烂根,猝倒病,根腐病,根瘤病,草莓红根病,姜瘟病,大姜烂脖子病,番茄青枯病,茎基腐病,立枯,蔓枯等枯黄萎病。专注土壤消毒和土传病害的防控,促根壮苗,抗重茬,提升抗逆性!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白癜风传染途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ys/1762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