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护理 >> 脊髓性肌萎缩症别怕它,从遗传基因筛查做
供稿:广西华银医学检验所
《异类》中说道:要获得很高的成就,必须得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成就是才华加上练习。但有一种“天赋”,是危害非常严重,常常会危及生命,这就是脊髓性肌萎缩症。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这种“天赋”与遗传因素有着极大关联,因此也让越来越成熟的遗传检测技术被广泛运用。
全面的“一站式”服务
伴随着日臻成熟的遗传检测技术,华银健康遗传学检测平台的设备仪器不断完善齐全,除了常规遗传学分析平台还包括了高通量测序仪、Beckman-代测序仪、Beckman毛细血管电泳仪、AB基因分析仪、DHPLC分析仪、AgilentSureScanDx染色体基因芯片扫描仪等组成的分子遗传学分析技术平台。
利用这些优势平台,遗传中心平台积极参与并组织开展了全面的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项目,医院提供可靠的医学遗传学检查支持。同时,开展临床遗传咨询培训工作,致力于推动我国临床遗传咨询事业发展,并提供遗传性肿瘤、各类遗传病筛查的临床遗传学检查与遗传咨询一站式服务,希冀共同提高我国人群遗传素质。
什么是
1
脊髓性肌萎缩症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简称SMA)病因尚未明确。脊髓性肌萎缩症是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变性而导致肌无力、肌萎缩的一种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疾病。该类疾病一般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为1/~1/,基因携带频率为1/40~1/60,仅次于最常见的海洋性贫血。
致病基因与发病年龄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对称性的肌萎缩和肌张力减低,肌电图显示广泛的神经元性损害,肌纤维活检示神经元性损害。临床上通常根据病史、体征等结合肌电图和肌纤维活检等作出综合分析。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致病基因已确定为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survivalmotorneuron1,SMN1),定位于5q11.2-13.3重复倒位区域,利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DNA基因分析可确诊[1]。发病年龄越早症状越严重,根据发病年龄将其分为SMA-Ⅰ型(重度)、SMA-Ⅱ型(中度)、SMA-Ⅲ型(轻度),即婴儿型、少年型和中间型[2]。
SMA与基因
目前遗传学已经确认,SMA主要与两个高度同源(是指这两个基因的序列非常相似)的基因密切相关,SMN1与SMN2,这两个基因主要通过7号外显子和8号外显子上的两个基因位点进行区分(下图来自QuYJetal,PMID:,JMolDiagn,)。
一般来说,大部分正常个体都有2份拷贝的SMN1基因与2份拷贝的SMN2基因,SMN2基因发生外显子7的跳跃,只有少量的全长SMNmRNA,所以如果某个人两份拷贝的SMN1基因都失去功能的话一定会患病,只有一份SMN1基因起作用的个体为携带者。在SMN1基因都失去功能的情况下,SMN2基因拷贝数数目,则会影响患者的发病时间与疾病严重程度。
根据Feldk?tteretal.(AmJofHumGenetics,)描述,80%的I型SMA患者携带有1到2个SMN2拷贝,82%的II型SMA患者携带有3个SMN2拷贝,96%的III型SMA患者携带有3或4个SMN2拷贝。所以对于SMA患者来说,检测SMN2基因的拷贝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性或预后。
好像有问题,怎么会有4个SMN2拷贝呢?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上面提到大部分正常人的2份SMN2拷贝,由于基因所在区域的复杂性,实际上人群中SMN2拷贝数在0到4个。根据统计95%以上的SMA患者都会检测到SMN1基因外显子7和(或)外显子8纯合缺失,除此之外,还有复合杂合突变(一个等位基因缺失,另一个点突变)。
3种传统SMA基因检测方法
PCR-RFLP或一代测序
首先对目标区域进行扩增,然后通过限制性内切酶或一代测序的方法来区分,如果是患者的样本,在c.位点缺失SMN1的C峰,只显示SMN2的T纯合峰,正常人或携带者应该为杂合的C/T峰图,RFLP的分析方法性价比并不高,是那时唯一可以采用的新方法,替代SSCP分析。这个方法有个缺陷,就是有酶切不彻底的隐患,但是不能区分携带者与正常人,也不能检测SMN2拷贝数,在临床上可以诊断SMN1纯合缺失的患者,其他情况只能作为初筛。
荧光定量PCR
主要原理是通过两个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以单拷贝RPP40基因为内标基因,采用MGB-Taqman探针法分别对SMN1基因第7和第8外显子进行拷贝数相对定量,来判断是否发生缺失或转换。优势是可以区分患者,携带者、正常人,其他如SMN1点突变和2+0基因型携带者也不能检测。患者的SMN2拷贝数需要另外设计探针进行检测。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
MLPA仅能定向检测SMA
SMA基因检测,理想的检测应该达到如下效果:
?明确区分患者、携带者、正常人;
?如果为SMN1纯合缺失患者,能够检测SMN2拷贝数;
?除了检测SMN1外显子7缺失或转换外,还能检测点突变;
?可以识别SMN12+0基因型的特殊携带者;
看到这里,是不是应该对SMA基因检测有了相当的了解?那么相比传统的检测技术而言,一定有更好的检测方法。
高通量测序更准确可靠?
最近贝勒医学院的研究者在Geneticsin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利用二代测序检测SMA的研究(pmid:),该研究包括例样本。主要的原理是统计SMN1与SMN2总拷贝数,然后根据c.CT分析SMN1reads与SMN2reads比例,最后得出每个人分别携带几个拷贝的SMN1与SMN2。
与MLPA相比,灵敏度大于98%,特异性大于98%。另外该研究还确诊了几个致病点突变位点,并且g.TG与RFLP结果一致,该位点与SMN12+0型特殊携带者密切相关。但是对于SMN2拷贝数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未明确描述,可能是因为该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筛查,而非临床诊断。
临床上,很多肌肉疾病和SMA的表型容易混淆,难以鉴别。而全外显子测序这类NGS技术不仅可以定向检出SMA,还可以同时覆盖其他相关表型的类似肌病,这是一个优势,当然NGS技术目前尚不能说是完美,NGS可以作为初筛诊断SMA和其他肌病的有效方法,但初筛疑似阳性的结果还需要进行MLPA或Sanger测序的验证。另外在SMN2拷贝数分析方面,NGS还有待更多的证据证明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LefebvreS,BürglenL,ReboulletS,etal.Ident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
ofaspinalmuscularatrophy-determininggene[J].Cell,,80(1):-.
[2]RowlandLP,McLeodJG.Classificationofneuromusculardisorders
[J].JNeurolSci,,(Suppl):-.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曝光泉州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ys/17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