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是颅内最常见的恶性病变,发病率已超过原发颅内恶性脑肿瘤,半数为老年人,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立体定向活检、放射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其他药物治疗如分子靶向治疗等,治疗模式为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手术切除主要适用于单发,体积较大有占位效应且位置浅表的转移瘤。与手术相比,放射外科治疗(伽马刀)的优点为一次操作可同时治疗数个肿瘤;可以治疗手术难以达到的深部位肿瘤;还可以治疗患有其它重要脏器疾病(如心脏病,血液病)等病人。已有大量报道证实伽玛刀可达到很高的肿瘤生长控制率和明显延长生存率。

转移瘤大多为实体性,但部分脑转移瘤由于中央坏死或肿瘤内出血而形成囊性变。实体性、单发,体积大的脑转移瘤一直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适应症,手术可以很快缓解占位压迫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和高颅压症状。但当转移瘤形成囊性变时,体积明显增大,中枢神经功能因为占位效应迅速恶化,且这类患者也往往存在高龄、基础疾病多(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贫血、心脏病等)、全身状态差,广泛转移,甚至出现恶病质等晚期表现,难以耐受手术全切除带来的创伤及放化疗的副作用。病变位置深在或位于功能区或病人一般状况不佳时也不适合手术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囊性肿瘤也不适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原因是肿瘤体积较大,放射剂量受限,同时增加剂量会增大放射性坏死的风险,且放射外科对囊性部分无治疗作用。因此多种有效手段难以在囊性脑转移瘤患者中实施。我们认为这种患者生活质量的恶化与囊性病变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压迫效应密切相关,解除占位效应才是这类患者治疗的突破点。患者一般情况差,难以耐受创伤较大的操作,因此选取微创的方式变囊性病变为实体病变,充分利用伽玛刀对实体性转移瘤治疗有效的特点,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有效途径。

我们利用简易定向技术,精准定位囊性脑转移瘤在颅外的穿刺点投影,精确计算穿刺方向的对应点及穿刺深度。在局麻下锥颅穿刺囊性病变,释放囊液,肿瘤体积明显缩小,体积较大的囊性病转变为体积较小的实体病变,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然后结合伽玛刀对实体性脑转移瘤治疗有效的优点,行伽玛刀放射治疗,可增加局部照射剂量,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创伤微小,适应症广泛的特点。

简易定向锥颅穿刺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项简便、实用的技术。它创伤小,对患者的一般状态要求较常规开颅手术低,适用于一般状态较差的患者。再结合伽玛刀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对于减轻脑转移瘤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目前我们已为余例患者实施了相关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及社会效益。

说明:治疗前为囊性脑转移瘤,体积较大,患者神经功能恶化,无法进行伽马刀治疗。

说明:穿刺释放囊液后患者神经功能迅速改善,为伽马刀治疗创造了条件,患者生存期延长。

作者介绍:

张文彬医学硕士,神经外科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神经外二科暨脑血管病/脑肿瘤神经外科主任,天津市神经肿瘤学会委员。

主要擅长微创手术治疗颅脑肿瘤、脊髓压迫症、脑血管病。在颅脑和脊髓疑难病的手术治疗上有较深造诣。年率先在天津市开展了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切除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从医近30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6部。曾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项,年研发的“显微神经外科臂托”获国家专利,01年“脑沟入路切除幕上脑肿瘤”技术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

张文彬主任

张文彬主任阅片

神经外二科:张文彬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ys/1701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