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护理 >> 肿瘤科常见急症的处理
↑点击上方蓝色“医学界肿瘤频道”加 上腔静脉综合征是肿瘤科最常见的急症,是急性或亚急性上腔静脉受压或阻塞导致头颈部、上肢及上胸部静脉回流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面颈部肿胀和呼吸困难。常见原因有胸内肿瘤压迫、肿瘤浸润、栓塞或血管纤维化。
治疗原则为先缓解症状,尽快治疗原发疾病。
(1)一般处理
取头高脚低位卧床,吸氧、限钠、限水,使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减轻水肿和抑制炎性反应。一般不鼓励脱水,以免促进血栓形成。输液应通过下肢静脉进行。
(2)病因治疗
放疗:为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常采用3-4Gy,1次/天;2-3天后改为2Gy,1次/天,需同时使用地塞米松,以减轻放疗引起的水肿反应。
化疗: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小细胞肺癌、恶性淋巴瘤及生殖细胞瘤等)可给予单独化疗或放化疗,均有较好的疗效。
其他治疗:良性疾病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经皮静脉穿刺安置血管内自膨式支架也有一定疗效,但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2.脊髓压迫症
脊髓压迫症是指各种原因压迫神经根、脊髓和/或其供应血管系统造成的疼痛和神经功能损害,是晚期肿瘤常见急症。
治疗目标是尽快缓解症状,尽量恢复和保护正常神经功能。
(1)激素治疗:对已经有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激素可以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及改善神经功能。可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推,然后每6小时给予4mg。
(2)放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有效率约70%。放疗期间也需使用地塞米松抗水肿治疗,需逐渐减量至放疗结束。
(3)外科治疗:多数患者已属肿瘤晚期,对手术耐受性差、死亡率高,不作为首选治疗。对于无病理学诊断,或单个椎体受侵伴发椎体骨折、脊柱不稳定,或经激素治疗后病情迅速进展的可考虑椎板切除减压术。
3.肿瘤溶解综合征
肿瘤溶解综合征是指肿瘤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崩解,细胞内离子、蛋白质、核酸及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超过机体正常代谢能力,产生以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低钙血症及氮质血症为基础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最终导致急性肾衰竭。
治疗以预防为主,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电解质、尿酸及肾功能变化。
(1)预防处理:限制高嘌呤饮食,水化利尿(保持尿液超过ml/h),同时给予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口服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
(2)对代谢紊乱的处理: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碱化尿液,增加尿酸溶解,同时给予别嘌醇治疗;高钾血症患者可静脉输注比例糖水(胰岛素:糖=1:4)、葡萄糖酸钙或碳酸氢钙,还可口服阳离子交换树脂促进钾的排出;高磷血症患者可给予氢氧化铝、醋酸钙等磷酸盐结合剂,以较少肠道磷的吸收;若内科治疗无效或出现肾衰竭时,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4.高钙血症
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后直接破坏骨组织,将骨钙释放;有些肿瘤可产生甲状旁腺素样物质、前列腺素E、维生素D样固醇及破骨细胞活化因子,促进骨重吸收而释放钙,而两者都可引起高钙血症。
治疗原则是减少钙摄入和骨重吸收,增加尿钙排泄。
(1)一般处理:停止摄取高钙饮食及维生素D制剂,尽量增加活动量,避免完全卧床,预防重吸收。
(2)降钙治疗:水化利尿,纠正脱水状态,重度高钙血症可静脉补充0.9%氯化钠(ml/h-ml/h)同时给予呋塞米利尿。还可给予二膦酸盐、降钙素及光辉霉素等降钙药物治疗。
5.颅内压升高
恶性肿瘤转移至头部时,由于转移灶占位效应、转移灶周围脑组织水肿以及肿瘤脑膜转移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障碍均可造成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mmH20)以上,造成颅内压升高。颅内压升高会引发脑疝危象,可使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治疗原则为及时降颅压后给予针对病因的治疗。
(1)一般处理:头高位安静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
(2)降颅压治疗:急性颅内压增高时,给予20%甘露醇ml快速滴注;慢性颅内压增高时,可使用甘油果糖脱水治疗。也可使用呋塞米利尿,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地塞米松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控制血管性水肿。
(3)病因治疗:单个颅内占位性病变可选择手术切除(尤其在病理学诊断不明的情况下)或伽马刀治疗;多个病灶可行全脑放疗;肿瘤脑膜转移可考虑细胞毒药物鞘内注射结合放疗,必要时可行脑脊液分流术。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专家北京白癜风治疗最权威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