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说到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张阿姨真是“精”,又抓住重点不放了,什么是“易误诊”“延误病情”啊!!!

真是一针见血,专挑好问题问。

陈博士:我就不细说了,过于专业,大概列一列:一些简单的如误诊为其它类型的颈椎病、或是上肢的外周神经病(可以看根性症状的鉴别—漫画系列之3)

甚至误诊为腰椎病(因为有下肢症状),

陈博士:但是,从专业角度来讲,由于脊髓型颈椎病是以运动障碍为主的疾患,易与神经内科多种疾病相混淆,尤其是运动神经元受侵犯的病症,我们更要鉴别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痨(梅毒晚期),颅底凹陷症,多发性神经炎,脊髓肿瘤,继发性粘连性脊蛛网膜炎,共济失调症及多发性硬化症等。

因为,他们的治疗方法明显不同,且预后悬殊较大。

  1.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属于运动神经元疾患中的一种类型,其病因至今尚不明了,在临床上主要引起以上肢症状重于下肢的四肢性瘫痪,因此易与脊髓型颈椎病相混淆,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甚至在术中即可发生)疗法,预后差。伟大的霍金大师就是这个病了,渐冻人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了吧,冰桶挑战应该知道了吧?!

  2.原发性侧索硬化症:本病与前者相似,惟其运动神经元变性仅限于上运动神经元而不波及下运动神经元,较前者为少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强直性截瘫或四肢瘫,无感觉及膀胱症状,如病变波及皮质延髓束时则可出现假性延髓性麻痹(假性球麻痹)征象,鉴别要领与前者一致。   3.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进行性脊肌萎缩症是指神经元变性限于脊髓前角细胞而不波及上运动神经元者,肌萎缩症先局限于一部分肌肉,渐而累及全身,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及肌束颤动,强直征不明显,鉴别诊断要领亦与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相似。

上面这几个相互之间其实真挺难鉴别的,在临床上,但是你不需要去懂啦,是我们医生的事情。

  4.脊髓空洞症:与延髓空洞症均属慢性退行性病变,以髓内空洞形成及胶质增生为特点,其病程进展缓慢,早期影响上肢,呈节段性分布,当空洞逐渐扩大时,由于压力或胶质增生不断加重,可使脊髓白质内的长传导束也被累及,本病临床上易与脊髓型颈椎病混淆。简而言之,就是脊髓中间多了个洞!

5.共济失调症:本病不难与脊髓型颈椎病鉴别,关键是对本病要有一个明确认识,在对患者查体时应注意有无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及肢体肌张力低下等症状,阳性结果有助于对本病的判定。

  6.颅底凹陷症:顾名思义,颅骨塌陷了。

 

7.多发性硬化症:为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患,因可出现锥体束症状及感觉障碍而易与脊髓型颈椎病相混淆。

8.脊髓痨:脊髓痨为梅毒后期病症,其病理改变主要位于脊髓后根与后束,尤以腰骶部为多发,多于初次感染后10~30年发病,目前较少见,但某些地区仍可遇到。

9.周围神经炎:本病系由于中毒,感染及感染后的变态反应等所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少见)的肢体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单发或多发,其中因病毒感染或自体免疫功能低下而急性发病者,称为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Guillain-Barre症候群)。

  10.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近年来发现本病日渐增多,除由于外伤,脊髓与脊神经根长期遭受压迫所致外,大多系因椎管穿刺,椎管内或椎管外注药,蛛网膜下隙阻滞及脊髓造影等所引起。

  11.颈髓过伸性损伤:颈髓过伸性损伤又名脊髓中央管症候群,属于颈部外伤中的一种类型,有明确外伤史!!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本系列由陈博士编辑。内容涉及网络图片、语言、视频、动画等版权归原有制作方所有,本系列仅供传播医学常识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谢谢!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ys/167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