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常识 >> 疑难病例分享诡异的肌萎缩,您的诊
本文由轻盈医学APP讨论社区病例编辑整理推荐,是上周收藏很热的病例。感谢轻盈医学APP用户dushuwen提供的精彩病例
患者男性,25岁,右上肢缓慢起病远端肌肉萎缩、无力、震颤5年。近期左上肢出现类似症状。
双上肢肌电图示C7-T1神经根病变,右重于左。
A:T2示C7颈髓不对称变扁,髓内信号未见明显异常;B:T1+C示C7颈髓不对称变扁,髓内信号未见异常,硬膜囊无占位无强化T2和T1髓内信号未见异常,硬膜外未见占位。
A:T2示更为变扁的脊髓前移并靠近脊柱(红箭);后部硬膜前移,硬膜外见新月形影(T2呈匐行性低信号,绿箭),B:T1+C:后部硬膜外形均匀强化的新月牙影(绿箭)。
T1+C:代表硬膜外扩大静脉丛的均匀强化的后部硬膜前移(绿箭)。颈髓前移脊髓进一步变扁(红箭),蛛网膜下几乎完全消失。
ski:平山病。怀疑这个病是必做曲颈位T2矢状位!
mongolian:青年男性,双侧上肢远端进行性肌萎缩,屈颈位脊髓后方硬脊膜明显压迫脊髓,脊髓颈段萎缩,平山病诊断明确。
binby:根据病史和影像表现应该是典型的平山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1~5年后停止并逐渐恢复,通常只需要对症治疗如颈托治疗。主要与硬膜外血管畸形、运动神经元病还有胸廓出口综合症等鉴别。
无语的凤凰:典型平山病,难得一见啊,谢谢分享和各位老师的讲解。
kanezhou:学习了呀,好难见到
yichunshiwumahe:好病历,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独孤笑颦:差点错过好病例,学习了
无语的凤凰:典型平山病,难得一见啊,谢谢分享和各位老师的讲解。
平山病
dushuwen:病因不明确。目前认为青春期硬膜和髓性椎管生长不成比例。硬脑脊膜锚定在枕骨大孔和尾骨。硬膜通常有足够松弛度以适应颈部屈曲时颈椎管长度的变化。而平山病人,颈屈曲时相对较短的硬膜绷紧,向前拉动/挤压硬膜囊和脊髓。脊髓反复机械性受压造成微血管损害,出现前角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减少→脊髓萎缩,而白质、后角、髓内和髓外的血管保存完好。有解剖资料证实C7-T1前角细胞的缺血性损害,可能是前角细胞相对于白质,对缺血更为敏感。颈托的应用可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有时可改善肌力和冷麻痹。无效者可考虑硬膜成形术和颈椎后路融合手术。
上肢远端力弱、下颈段脊髓不对称萎缩的青年男性,应行曲位颈髓MRI检查。后部硬膜前移、后部硬膜外新月形强化影(充血静脉丛)是平山病MRI的2个特征性改变,可有不对称下段颈髓萎缩。
平山病是一种单侧或双侧不对称性肌萎缩,20岁左右年轻男性多发,15-25岁,男:女=20:1,东南亚多见。
临床特征:包括初期单侧逐渐进展的力弱、上肢元孤单萎缩、暴露于冷环境时加重(冷麻痹,发生率97%)和收缩时肌速震颤(运动震颤)。本病初期渐发展,但数年内趋于稳定(73%的病人在发病5年内停止进展)。肌电图示双侧C7-T1肌节急性或慢性下运动神经元性损害,没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罕见感觉受累。
鉴别诊断:排除退行性颈椎病、脱髓鞘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和进行性脊肌萎缩。
许多报道描述了颈椎中位MR改变:不对称低位颈髓前后向萎缩,主要在肌萎缩一侧,无明显变性改变,颈椎曲度变直,髓内T2高信号,后硬膜囊间隙缩窄。Pradhan()证明脊髓前移、后部蛛网膜下腔扩大和脊髓前后变扁。屈位见脊柱前移,主要发生在疾病的进展阶段,年龄较大的病人这种改变可能很轻微或没有。硬膜外新月形异常影形成呈均匀强化。该强化是充血的硬膜外静脉丛在屈位T2序列的流空、在T1序列呈均匀强化,在中位或过伸位完全消失。
平山病是一种自限性局灶性脊髓病,引起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研究表明颈托的使用可阻止疾病的进展,有时可改善肌力。
(轻盈医学原创病例,未经轻盈医学允许,严禁转载)
长按哈尔滨白癜风专科医院小孩得白癜风能治愈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jc/16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