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常识 >> 她总是对学生说
做临床医生的好帮手
“对于一家三级甲等医院而言,医疗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学是后天,三者缺一不可”耿道颖认为,如果能将自己的知识和临床临床经验教给学生和同道,就可以让别人少走弯路,造福更多的病人
这一由神经内科与放射科、神经外科联合开展的“基于影像学新技术的脑血管病早期诊疗、预后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创新性临床应用”研究成果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率从1.6%提高到9.3%,接近国际水平(10%),良好预后比例(56.3%),高于国外水平(52.4%)
于是,耿道颖带领放射科的同道们率先建立了以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颈椎脊髓压迫神经a)联合脑ct灌注成像(ctp)多模式扫描方案为基础的脑血管病早期预警技术,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标准化头颈联合cta的规范化检查方案,从而突破以往两次扫描才能覆盖头、颈两个部位血管的限制,通过设置最佳扫描参数并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实现一次扫描一次成像覆盖头、颈动脉
在耿道颖看来,“放射科医生是临床医生的好帮手,肩负着如何将新技术应用于临床的责任,发挥好华山医院脑血管病、脑肿瘤治疗的领头羊作用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放射科及神经介入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中,放射科是排头兵,要保证诊断的准确,也是幕后英雄,要为高难度的手术保驾护航”
华山医院放射科副主任耿道颖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凭借脊髓压迫症着这双眼睛,无数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数不清的患者因得到及时治疗,重拾健康
“头大、皮厚、手长、抗感染能力强”是业内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医疗特色的概括,而首当其冲的便是该院的神经内外科
近年来,耿道颖教授笔耕不辍、著书立说,先后主编或主译《颅脑影像鉴别诊断学》、《脊柱与脊髓影像诊断学》、《脑与脊髓肿瘤影像学》、《急危重症影像诊断学》等5部专著,参编13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3年耿道颖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才,近两年间又先后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师者,是一种给予
耿教授十分尊重研究生的思想和观点,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的兴趣方向,而她则非常善于在指导中敏锐地捕捉学生智慧和创新的火花,深入地探究下去,尽最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费大心力帮助指导,直到取得丰硕的成果懂得欣赏,也给了耿老师授业育人、桃李天下的快乐和成就
1992年8月,而立之年的耿道颖在徐州当地最大的医院当了5年住院医师和3年主治医师之后,怀揣着更高更远志向的她下决心离开家人和幼小的孩子,来到心之向往的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完成了硕士和博士学业由于其扎实的基本功、优异的学习成绩、敏锐的科研思维、漂亮的博士课题和出色的综合素质被惜才如命的领导和导师留下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高质量的博士后课题研究,确立了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的研究方向
其实,无论是精准的神经外科手术,还是争分夺秒的神经内科治疗,都离不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例如,脑动脉瘤一旦破裂,患者死亡率极高,故而业内将之称为“定时视神经脊髓炎能治好炸弹”然而,如何及早地发现潜伏在脑部的“炸弹”?耿道颖带领团队采用“二步法”,即先以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mra)进行无创性筛查,只有对于需要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再用dsa确诊同时,为减少做dsa引起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在国际上首次运用计算机模拟镜像动脉瘤模型,进一步阐明破裂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以无创性检查预测脑动脉瘤破裂风险,并为医患双方决策手术方式及选择栓塞材料提供支撑该技术的临床应用验证:脑动脉瘤完全栓塞的比例达86%,再出血率降至零,患者中长期改善率达84.87%这项技术引领了“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规划——动脉瘤诊治优化方案的开展
当人们津津乐道于医生在脑子里做手术、如何在最快的时间抢救脑卒中患者时,医生肝性脊髓病能治好却在考虑能否延长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此可能带来的出血风险?——临床医生需要影像科无创性的影像学新技术来帮助研判
作为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学生,既有医疗系、药学系的本科生,更多的是慕名选课的研究生她连续12年主讲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课程,生动形象的授课风格融入渊博的知识,引经据典、挥洒自如,透着人生的哲理和行医的准则;精美的ppt如行云流水般,透着机巧的创意和殷殷的期望,被学生视为珍品一堂课下来,“粉丝”云集,大呼过瘾耿教授也因此被海选为复旦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每当季节变换时,脑卒中(俗称中风)患者便会迅速增加而对于脑梗患者而言,溶栓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最有效颈椎突出压迫脊髓的治疗方案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能在发病4.5小时黄金时间内送到医院救治的患者并不多
她总是对学生说,光看片子是不够的,还要善于通过问诊发现蛛丝马迹当然,要对片子上的阴影进行定性,长期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耿道颖认为,一个优秀的放射科医生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要对疾病在影像学上的异常改变要了如指掌“医者,救死扶伤,是立命的根本”
无声的、黑白的世界里,耿教授却一直在用那双锐利的眼睛欣赏着深处的精彩,而让同事、学生一起分享她眼中的绚烂也成为她快乐的事业
北京中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