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医院 >> 看到这么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该不会有食道
在颈椎病的分类中有一个类型的发病率比较低,并且多数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就能获得改善,这就是今天咱们要讨论的“食道型颈椎病”。
这是最近一位92岁老爷爷因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住院治疗,颈椎拍片发现颈椎椎体前缘骨质增生明显,可以看到食道在骨质增生的骨刺前边有一个弯度,这时我们会担心患者有食道压迫的症状出现,但这位老爷爷一点吞咽不适都没有,更何况食道受压、吞咽受阻的表现啦。
食道型颈椎病是一种以吞咽困难为主诉的颈椎病类型,年首先由Forestier和Rotes-Querol报道并以“Forestierdisease”命名。年,Resnick等发现人体多个部位的韧带、肌腱、关节囊等组织均可发生钙化、成骨,并定义这种病理状态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DISH),而Forestierdisease为DISH发生于颈椎前纵韧带的情况。国内第1届颈椎外科研讨会中确定其为食道型颈椎病。虽至今日对于此病仍有诸多争议,诊断无统一标准,治疗多以中医推拿、针灸等方法。
食道型颈椎病临床表现特点:食道型颈椎病的症状主要以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为主,进食固体食物及颈椎过伸时明显。除吞咽困难外可以合并颈椎退行性变所致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压迫症状以及慢性腰痛、颈痛等脊柱骨关节退行性变的症状。其他症状如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及异物感出现较少,但文献也有报道。一般认为食道型颈椎病产生吞咽困难的机制分为机械压迫和食道、气道周围继发炎症等。
结合患者吞咽困难的病史以及颈椎X线片上增生的骨赘不难做出食道型颈椎病的诊断。食道造影和纤维喉镜检查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明确食道型颈椎病的诊断,亦可以协助鉴别其他造成呼吸、吞咽困难的原因,如肿瘤、食管良性狭窄、声门下血管瘤、咽部憩室等。
食道型颈椎病的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根据国内外文献的报道其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机械压迫不重,主要以食管周围炎症、环咽肌肉痉挛的患者可首选非手术治疗,其中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肌松药的使用以及改变膳食习惯为进食软质食物甚至流食为主。国内有学者认为食道型颈椎病的症状与中医“梅核气”相仿,并有运用传统中药、按摩、牵引等方式治疗食道型颈椎病的报道。手术治疗则以减轻食道、气管机械压迫为目的,切除骨化增生的前纵韧带及椎体从而完成彻底治疗。在没有神经根及脊髓压迫症状的情况下,国内外学者均采用颈椎前侧入路,切除增生的骨赘并保留薄层骨质以维持颈椎的稳定性。
临床上对于食道型颈椎病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该病的诊断、治疗方式有待完善。首选的治疗方案是非手术治疗,只有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治疗。
回到文章开始,我们讨论的原点。为什么这位老爷爷,颈椎前缘的骨质增生如此严重,食道走行也有改变,就没有临床表现呢?
首先来分析一下食道型颈椎病的发生原因。食道型颈椎病病例较少,有国内外文献报道称此病在颈椎病中的发病率为1.6%~1.7%。该病多发于老年男性,40岁以下人群很少发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高发生率随之增长。引起颈椎前缘或前纵韧带增生、骨化的原因较多,最常见的是以间盘退变为先导的颈椎退行性变及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当这两种病变所致增生足够大或者处在特殊的位置时,则可引发食道型颈椎病。
有国外学者认为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发病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相关,如肢端肥大症、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有研究表明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患者往往具有BMI高、高尿酸血症的特点,并且大部分患有糖尿病。还有研究发现患有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的人群更易发生椎体骨折。
由此不难看出,这位老爷爷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以排除相关因素相互影响而致病的原因,目前存在的情况就是单纯的颈椎退行性变,出现的颈椎椎体前缘的巨大骨质增生,但由于增生是一个缓慢持久的过程,虽然目前能够看到食道走形的改变,却没有收食道受压的表现,因此,从这位老爷爷的情况也告诫我们,脊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案选择,一定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不能贸然采取手术治疗等复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