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排尿机制:有赖于逼尿肌的收缩和和尿道外括约肌的松弛,两者相互协调。当膀胱充盈达到ml以上时,膀胱内压增高,对膀胱壁产生刺激,经传入纤维传导至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并通过脊髓上传至大脑,产生尿意感,大脑的排尿命令通过脊髓传达到膀胱和尿道,膀胱收缩同时尿道松弛,完成排尿。

关于神经源性膀胱定义为当调节和控制排尿生理活动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或两者并存。

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分型:

A: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过度活跃

B: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C:逼尿肌活动不足伴括约肌过度活动

D:逼尿肌过度活跃伴括约肌活动不足

(备注:实线代表肌肉过度活跃,虚线代表肌肉活动不足)

上下神经元损伤及不同解剖部位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特点:

上运动神经元性损伤,脊髓上传至大脑皮质的通路中断,无法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弧仍完整存在。可产生不可自控的反射性排尿。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反射弧中断,既无尿意,也无反射性排尿出现。

细分:

T10以上脊髓损伤为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失去排尿中枢控制,但排尿的交感神经中枢(T11-L2)及阴部神经中枢(S2-4)之间反射弧完整存在。(1)脊髓休克期膀胱逼尿肌呈软瘫状态,无收缩功能,表现为B类或C类。(2)脊髓休克期结束后逼尿肌反射亢进,膀胱顺应性降低,失去控制的骶髓仍具有反射性逼尿肌收缩的能力,而尿道外括约肌为为躯体肌,在逼尿肌反身性收缩时常出现同步痉挛,尿道出口受阻,排尿困难,膀胱内压力过高。表现为A类神经源性膀胱。

T11以下脊髓损伤时:控制膀胱尿道的交感神经中枢(T11-L2)受损,我们也称之为下运动神经受损。膀胱表现为弛缓性膀胱,逼尿肌无反射功能,膀胱收缩无力,大量尿液无法排除。呈高顺应性膀胱。

(备注:因损伤的原因及程度不同,仅从损伤部位及神经系统检查不能准确诊断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类型,需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赞赏

长按







































北京医院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zz/17561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