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治疗 >> 菁讲颈椎病手术前医生应该怎么看片子
VoiceofElite
栏目推荐
中国骨科菁英会携手位中国骨科领域中坚力量,全新推出的语音知识互动栏目——菁讲,你最想知道的心得经验、学术知识、手术技巧......都会陆续上线,赶紧收听吧!
栏目
推荐嘉宾
本期内容导读
本次课程介绍了颈椎病手术前应当做哪些检查,不同检查的目的不一样,并给我们传达不同的信息。只有读懂片中的细节,才能够真正了解患者的真实情况,为设计手术方案做充分的准备。本期嘉宾
周非非
中国骨科菁英会脊柱专业会员
医院
学习笔记
01应该什么时候看片子?是上来就看?还是先问病史和查体?脊柱外科医生是在给人看病不是给片子看病,所以一定要先详细的问病史和查体。病史、查体完成后,病人就会以一个非常鲜活的形象印在脑子里,在问病史和查体的过程当中也会发现很多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影像学资料里寻找答案就更加有针对性。02做手术之前X光片、CT、核磁都要有吗?能不能少一个?答案是否定的。
病人的X光片、CT及核磁,会给我们完全不同的信息。X光片可以看到病人曲度不好,有明显的退变。CT可以看到病人没有明显的后动脉骨化,但是有很明显的后骨刺。核磁才能看到C4/5有一个巨大的椎间盘突出。而如果我们忽略了其中任何一个检查,都可能会漏过这些信息。
03现在核磁和CT越来越普及,是不是可以跳过X光片直接看核磁和CT?答案也是否定的。如果跳过X光片,会漏掉很多重要的信息或者造成误导。比如说,做核磁和CT时,病人都是躺着做的。此时,颈椎的曲度实际上并不能真实反映出病人的实际情况,只有直立位X光片才能看到病人颈椎的曲度,而通过动力位的X光片才能看到病人在屈伸位下曲度的变化。04看片子前,应该有哪些知识储备?看片子之前我们应该有一些知识储备。比如说,颈椎病的病理损害有哪些?我们知道有直接的致压因素,比如椎间盘突出、韧带的骨化、后骨赘等等。还有间接的致压因素,比如椎管狭窄。椎管狭窄又分发育性椎管狭窄、退变性椎管狭窄等等。除此之外,这些致病因素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导致颈椎病?无非包括压迫和不稳定。因此,这些知识一定要印在脑子里面,才能在片子上找到需要的细节。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比较重要的点。01
椎管的测量
pavlov比值是指,椎管的中矢状径与上椎体的中矢状径所得出来的比值,这个值在欧美人群当中的临界是0.82。如果小于0.82,这个病人就是发育性椎管狭窄。
pavlov比值
但是,欧美人群的椎管跟中国人的椎管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人的椎管从发育上来说比欧美人群小,党耕町医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做了我国人群的调查,得出我国的pavlov比值的临界值是0.75,也就是说椎管的中矢状径比椎体的中矢状径如果小于0.75,就应该诊断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而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我国脊髓型颈椎病非常重要的病理基础。
现在核磁越来越普遍,椎管狭窄的测量是在原来核磁不普及的情况下,在X光片上测的。现在核磁上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核磁指标,叫脊髓压缩比。用在横断面上,脊髓的前后径除以脊髓的左右径所得出来的一个比值。正常人比值应该大于0.42,如果病人核磁的前后径比左右径小于0.38,就可以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压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