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治疗 >> 为何早期癌症患者治疗后,却仍身受煎熬原
因为身患癌症,他们是不幸的;
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早期发现,治疗及时。
他们通过根治手术或放化疗,肿块消失,原来的症状也不见了。
医生说,他们已临床治愈了。
癌症临床期早期的平均治愈率在80%以上
早期宫颈癌、肺癌的治愈率为%!
早期乳腺癌及直肠癌的治愈率为90%!
早期胃癌的治愈率为85%!
早期肝癌的治愈率为70%!
(数据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亚洲?中国篇》)
临床治愈,这是不是说癌症患者已痊愈了?身体已完全康复了?
医院康复中心针灸科张子丽主任医师说,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一种表现,不能简单的认为临床症状消失就等于痊愈,更不能认为肿瘤病灶的消失就等于康复。因为他们的身心仍然在遭受各种痛苦。
他们,肿瘤不见了,却仍身受煎熬
64岁的袁女士自鼻咽癌放疗后,肿块消失,却总觉得口渴,每天喝很多水都不解渴,有时一次能喝两暖壶水,肚子都胀了,口却还是干。
52岁的赖先生也因鼻咽癌放疗,长期遭受耳鸣、耳聋、口腔溃疡的困扰。
41岁的陈女士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后,肿瘤切除了,手臂却因淋巴回流受阻肿胀疼痛,不小心碰触到就钻心一样的剧痛。
55岁的乔先生胃癌根治术后一直食道反流,晚上睡觉不能平躺,只能半坐着,很是辛苦……
原来,这些治疗,毒副反应、并发症多
据张子丽介绍,因为恶性肿瘤的治疗难度大,根治性手术、放疗及化疗常对机体产生一些毒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
乳腺癌手术后常出现同侧上肢淋巴液回流受阻,肢体肿胀疼痛;
面颌部手术后常出现张口受限,面神经麻痹;
颅内肿瘤摘除术后常出现记忆力减退,语言不清,肢体瘫痪;
头颈部、鼻咽部肿瘤放疗后常出现口干、舌燥、耳鸣、牙痛,甚或出现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放疗或化疗后常出现骨髓抑制而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为何,癌症会复发或转移?因为“正气虚”
另外,临床上可以看到有些癌症早期病人在手术、放化疗后多年不复发转移,但也有不少病人在一段时间后会复发或转移。
张子丽主任说,癌症的发生发展变化之根本是“正气虚”,当人体内环境突然改变,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精神创伤或外感实邪等,就很容易出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因此,早期癌症的治疗也应“扶正”与“祛邪”并用,除了做根治性手术、不残留癌细胞外,还要调畅情志,提高自身免疫力。
专家:康复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是首选
临床实践证明,早期肿瘤术后、放化疗后,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减轻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并能预防复发转移。张子丽指出,康复治疗并不等于药物治疗,应将绿色的自然疗法作为首选。例如针灸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据张子丽介绍,前文所述的几位患者后来都接受了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从一两个月到一年不等,最终都解除了困扰他们的肿瘤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现在,他们都已把针灸做为防复发转移的手段,医院治疗。
针灸,扶正祛邪,宜贯穿肿瘤治疗全过程
张子丽认为,针灸能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有较好的扶正祛邪作用。早期肿瘤在手术、放化疗后,通过选取偏补的穴位,以补法扶正,先把机体正气提升,以抗衡西医治疗的损伤,尽量将手术、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降到最低,以利于患者的后期康复。然后,以针刺泻法抑制手术或放化疗后所致的副反应及并发症,扶正与祛邪并用,事半功倍。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每周2-3次,针灸并用,配合耳穴、拔火罐、穴位注射等,4周为1个疗程。
据了解,针灸疗法应在病人接受根治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前就开始,并始终贯穿在肿瘤病人治疗的全过程,以增强脏腑功能,充分发挥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恢复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使肿瘤病人得到整体康复。
医生简介
张子丽
主任医师、教授
硕士生导师
中国针灸学会理事,世中联自然疗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针灸学会广东省耳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被载入《中国专家人才库》及《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
从事科研、教学及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运用中医中药、传统针灸、耳针、腹针、董氏奇穴、切脉针灸、子午流注针法、穴位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癌性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等。倡导“天人相应、整体调治、未病先防”的理念,注重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自愈能力,治疗各种癌前病变,如乳腺增生、宫颈糜烂、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并擅长治疗抑郁症、失眠、顽固性呃逆、过敏性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肥胖症、中风、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参与省级科研课题8项,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大会,发表论文50余篇。
出诊科室:2号楼门诊5楼康复中心针灸科
-转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医院近期活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