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诊断 >> 依帕司他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糖尿病神经病变60%~90%,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和非对称性单一性或多发性神经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及特效治疗药[1,2]。依帕司他是一种可逆性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年1月至年12月,我们使用依帕司他片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患者52例,观察了临床症状的改善并测定了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3l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和分类专家委员会建议的诊断标准,并伴随有明显的肢体末端疼痛、麻木、发凉症状,少数伴随有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有不同程度的痛觉减弱或过敏;经神经科及内分泌科医生确诊为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患者(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患者)。选择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为测定神经。男27例,女25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62.0±6.2)岁;周围神经病病程0.5~6.0年,平均病程(3.2±4.3)年。
1.2方法
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mg×10片/盒)50mg,每日3次,连续使用12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并记录患者的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及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采用表面电极顺行性测定治疗前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将测定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加以对照比较。
1.3评估方法根据症状严重度分为1~4度,即无症状、轻度(症状轻微,有时疼痛)、中度(可以忍受,肘或膝以下有麻木等感觉异常)、重度(疼痛可以忍受,四肢感觉异常,影响睡眠)。治疗后改善:症状减轻1度为轻度改善,减轻2度或2度以上为明显改善。
1.4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空腹血糖≤7mmol/L,神经病症状消失,检查示感觉障碍消失,跟腱反射正常;好转:空腹血糖≤7mmoL/L,周围神经病症状减轻,跟腱反射仍减弱,但较治疗前有所恢复;无效:空腹血糖≤7mmoL/L,症状无明显减轻。
1.5统计学方法治疗前后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2.1依帕司他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见表1。临床痊愈43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5%。
表1
2.2依帕司他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见表2。
表2
2.3不良反应
全部患者治疗期间,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正常,尿常规正常,未发现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均完成治疗和测试。
3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1];相对于其他并发症,该并发症较早出现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代谢因素就是多元醇通路的活性增强[2-5];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键是抑制该通路的活性。依帕司他是一种可逆性的醛糖还原酶非竞争性抑制剂,对醛糖还原酶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依帕司他能抑制糖尿病性外周神经病变患者红细胞中山梨醇的积累,与对照组比较能改善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动物实验表明依帕司他可显著抑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坐骨神经、红细胞、视网膜中山梨醇的累积,提高其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自主神经机能:在神经形态学上,依帕司他可改善轴突流异常,增加其坐骨神经中有髓神经纤维密度、腓肠神经髓鞘厚度、轴突面积、轴突圆柱率:另外,依帕司他也可改善模型动物坐骨神经的血流并使其肌醇含量回升。基于以上原因,它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因此,使糖尿病受损神经的功能有所恢复。
本研究结果发现,该药在改善神经传导功能方面有几个特点:①SCV和MCV均有改善。②神经受损害轻者恢复明显。③感觉神经恢复明显。④周围神经病病程短者效果明显。⑤临床症状的改善与传导速度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依帕司他片可以改善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功能,确有疗效。
(药品评价,年第10卷第19期,简辉危利群)
白癜风是否可以根治北京治疗白癜风费一般是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