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诊断 >> 第2至第7颈椎与第3至第7颈椎椎板成形术
本文原载于《中华外科杂志》年第10期
颈椎后路手术的减压原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l)直接减压效应:直接去除来自脊髓后方的压迫(如黄韧带肥厚、骨化);(2)间接减压效应:椎板成形术后,脊髓会发生后移,从而减弱或解除了来自前方的压迫(如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椎体后缘骨赘)所造成的影响。由于颈脊髓压迫常见于下颈椎,传统的后路减压范围是C3~7。然而,C3~7减压对于解除C2~3水平的压迫作用有限,所以当多节段颈脊髓受压累及C2~3时,扩大减压范围至C2多无争议;另一种情况下,由于C3~4水平位于C3~7减压的上末端,脊髓未能充分后移,特别是当C3~4前方致压物较大时,C3~7后路减压可能造成C3~4减压不彻底。以往对于脊髓前方致压物的椎管侵占率达到50%-60%及以上时,部分学者主张采取前路手术以期获得充分的脊髓减压和神经功能改善[1-2],然而医源性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植骨不融合等并发症风险较高[3];亦有学者认为通过向头侧扩大减压范围也常常能够获得充分的脊髓减压[4-5]。然而,向头侧扩大减压范围后,对各节段减压效果的影响以及对于充分解除C3~4水平压迫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C2~7椎板成形术与传统的C3~7椎板成形术后MRI上脊髓前间隙(anteriorcordspace,ACS)的差别,了解向头侧扩大减压范围的实际影像学获益,为合理的向头侧扩大减压范围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对年2月至年10月间收入院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5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本研究的病例需满足以下条件:(l)只接受单一的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未行前路手术或后路固定融合术;(2)在本院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北京白癜风最专业的医院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wh/168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