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医院 >> 颈一横突综合症
一,什么是颈一横突综合症
颈一横突综合症是属于骨伤疾病及脊柱相关病中的一种综合性疾病,本病是骨伤科一种常见病、高发病、疑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僵硬,颈一横突周围局部有软组织结节并压痛,伴有头晕、耳鸣、视力障碍等症状。由于人体日常工作活动时体位关系,大部分以左侧颈一横突受累较重,在临床中,多被误诊为五官科及脑部疾患。二,颈一横突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及病理寰枕关节是由寰椎与枕骨构成的颅脑与脊柱的顶端重要枢纽关节。而颈一横突是所有颈部横突中最长的横突,其尖端主要附着有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寰枕筋膜、颈夹肌及肩胛提肌
颈一横突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颈一横突出现了结构性改变。
一方面,由于颈椎上段,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出现软组织损伤,筋膜挛缩,在一定诱因作用下,如过度疲劳、睡眠姿势不良、感受寒湿刺激、扭转头颈时用力不协调等,常可加重局部肌肉痉挛,导致加重椎体错位,使周围肌肉、韧带、筋膜水肿、发炎等,牵拉、刺激、压迫脊髓、神经根、椎动脉、颈交感神经而导致一系列病症的发生,临床上除了出现颈部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脑部及五官科疾病。
另一方面,由于外伤或挥鞭性损伤,造成椎体错位,使附着在椎体、关节突、横突、棘突上的肌肉,韧带受累拉紧或松弛,从而使周围的血运失常,局部病变组织水肿、充血或局部代谢缓慢,代谢产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神经分布区的疼痛和麻木。
再者,由于颈一横突尖端后上方附着的椎动脉,为椎动脉的第三段扭曲节段,当外伤后或颈一横突周围的软组织损伤,造成椎体结构性改变后,可导致穿越其椎间孔的椎动脉第三段的扭曲加大,而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因为椎动脉壁上分布有丰富的交感神经丛,受到激惹,可使椎动脉痉挛而致血流减少,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缺血现象,即出现所谓的颅脑症状。
再次者,由于颈椎椎体结构改变,韧带钙化或骨质增生等因素,牵扯或压迫了交感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可以引起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很多器官和内脏的症状,如颈上神经节受累,可出现视力障碍、耳鸣等症状。称为颈源性视力障碍、颈源性耳鸣。另外,颈前方下颌淋巴结炎症及咽喉壁的炎症也是引起本病的诱发因素。
三,颈一横突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及检查颈一横突综合症在临床中,所有患者均有颈部不适,以颈一横突周部软组织结节伴疼痛,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具体来说,根据神经血管受累的部位及程度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同。
1.枕小神经受累:主要表现为向颞部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不适感。2.枕大神经受累:主要表现为后枕部、头顶部,向前额部的疼痛,麻木,或伴有蚁行感等。3.耳大神经受累: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重听等,向耳廓周围的放射性疼痛。4.交感神经受累:因椎旁交感节位于颈一至二横突前方,椎前筋膜上方,当颈一横突受累时,患者往往可以刺激交感神经节,临床可出现交感神经失调症、烦躁易梦、失眠多梦等症状。5.椎动脉受累:由于椎动脉绕行寰椎部位出现两个九十度弯曲,当颈一横突病变时,可引起椎动脉受压、痉挛,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出现脑部缺血现象。6.副神经受累: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副神经受累症状,因为从颞骨乳突前内侧深面2.5cm处的颅底静脉孔发出,然后胸锁乳突肌前深面,中上三分之一,然后穿出,行经斜方肌深面中下三分之一处。当颈一横突出现软组织损伤或旋转移位,可刺激副神经。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耸肩及转头运动功能减弱,当副神经受损时,一侧斜方肌或胸锁乳突肌肌张力下降,严重者可出现肌萎缩。7.迷走神经受累:因为从颞骨乳突前内侧深面2.5cm处的颅底静脉孔发出,当颈一横突出现软组织损伤或旋转移位,可刺激迷走神经。故临床中患者表现为有胸闷不适、心跳心慌等症状,称为颈源性心脏病。除此之外,辅助检查上,X线张口位片可见寰枕间隙左右不等,寰椎侧块不一致。侧位片则可见寰枕间隙变窄。
四,颈一横突综合症的治疗本病的治疗,主要以非手术的保守治疗为主。
具体治疗上,主要是确定椎体移位的位置及程度,并明确牵拉及松弛的肌肉,韧带,以及神经血管的受累情况,再根据中医“松,顺,动”原则,以伤科手法松解寰椎及颈一横突周边的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主要为枕额肌,枕下肌群,头上斜肌、头下斜肌、颈夹肌,肩胛提肌及寰枕筋膜等),放松肌肉,松解粘连,并配合适当正骨手法,进行寰椎椎体复位,以消除卡压,再配合功能锻炼,从而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关于身体损伤的更多问题,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by/17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