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2.html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634 放疗剂量

①新辅助放化疗:40~50.4Gy,常规分割。目前

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低剂量与高剂量新辅

助放疗的临床疗效有差异。

②根治性同步放化疗:50~60Gy,常规分割。前

瞻性研究显示低剂量与高剂量根治性放疗组的局部

控制率、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部分回顾性

研究提示高剂量放疗有利于提高食管鳞癌的局部控

制率和生存率,但有争议。

③单纯放疗:60~70Gy,常规分割。

④术后放疗:R1/R2术后辅助放疗50~60Gy,

常规分割。辅助同步放化疗50.4Gy。R0术后辅助

放疗45~50.4Gy,常规分割。

635 放疗并发症的防治

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和心

脏损伤,脊髓损伤由于精确放疗的开展而极少发生。

RTOG损伤分级标准见附录3。

①放射性食管炎

放疗2~3周时,多数患者会出现放射性食管炎,

主要表现为吞咽疼痛、进食梗阻感加重、胸骨后烧灼

感或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脱水、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

或体重下降,少数极重者可能出现食管出血、穿孔或

其他危及生命的症状,尤其是高龄、颈段或胸上段病

变、接受同期化疗或加速超分割放疗者出现更早、更

重。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痛、修复受损的食管黏膜及

营养支持治疗。如果不影响进食,可暂观察,进温热、

无刺激的半流食,多饮水;中重度疼痛影响进食者,可

给予静脉补液、抗炎、激素、抑酸、口服消化道黏膜保

护剂如硫糖铝等处理,口服稀释后的利多卡因可达到

黏膜表面麻醉效应,能减轻局部疼痛,但要注意有过

敏反应者。必要时需暂停放疗。

②放射性肺炎

急性放射性肺炎通常发生于放射治疗开始后的

3个月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低热)、咳嗽(多为刺

激性干咳)、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常因为呼吸困

难而死亡,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只有影像学改变而无临

床症状。查体多无明显肺部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可有

呼吸音粗糙、呼吸音减低或干湿性音,但无特异性。

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测也无特异性。胸部X线或

CT检查示与照射范围一致的弥漫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或条索样改变,且不按肺野或肺段等解剖结构分布。

部分患者的发生部位可超出照射野外,甚至弥漫分布

于双肺。

诊断缺少特异性依据,多是根据患者接受胸部放

射治疗后,参考正常肺组织受照体积和剂量,出现上

述症状及肺部影像学改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无明显

增高,并排除其他原因。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糖皮

质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减少渗出和促纤维化因子产生

的作用,应尽早、足量、足疗程使用,临床症状明显好

转后逐渐减量至停用。合并感染时,合理使用抗生

素,并采用止咳祛痰、适当吸氧等对症处理。重在预

防,主要是精确勾画靶区,优化放疗计划,尽量降低正

常肺组织受照剂量和体积。

③放射性心脏损伤

放射性心脏损伤是放射治疗后一系列心血管并

发症的统称,主要包括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

病)、心率失常、心包炎、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

力衰竭,甚至猝死,潜伏期长。诊断主要依据是放射

治疗后,经长时间的心血管疾病随访和心电图、心肌

酶等心功能检查,超声心动图、冠脉CT、心脏IMR及

心肌核素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冠状动脉、心肌及心包

病变和心律失常等表现,并除外其他因素。心脏受照

射体积和照射剂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吸烟、高血

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等是高危因素,联合化疗

可能会增加其发生率。

放射性心脏损伤缺少有效、特异的治疗方案。治

疗原则为:减少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危险因素,抗炎、抗

血栓及营养心肌治疗。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

降脂药物,还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和抗纤维化作用,

可以减轻放射诱导的心肌纤维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抑制剂(ACEI)能抑制心肌纤维化,阿司匹林具有抗

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治疗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价值仍

需进一步证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by/1779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