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医院 >> 中医特色新九针疗法治疗颈椎病
新九针疗法是有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经过50余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实践,带领全所科研人员在《内经》古九针的基础上大胆革新、潜心研制出的九种针具。该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圆利针、毫针、长针,被国内外针灸界同仁赞誉为“新九针”,打破了针灸治疗中当时认为传统的单一制毫针或单一针具施治的局限性,强调发挥不同针具的特异性、整体性治疗作用。它虽源于古九针,但在外形、针法及适应范围等都与古九针有较大的区别。新九针疗法施针原则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针具,以发挥各种不同针具各自的治疗作用的同时,通过不同针具的相互配合而产生的独特的治疗效果;临床上解除了数以万计患者的病痛,其中火针、梅花针、磁圆针等的应用取得了极佳的临床疗效;诊治范围涉及内外妇儿多种疾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指因颈椎椎体及椎间组织急慢性损伤、退行性改变;导致上下椎体骨赘、增生,压迫神经根、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起病较缓慢,易反复发作,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以后,近年来,有提前的趋势;好发部位依次为颈4~颈5和颈6~颈7椎间隙,发病原因与长期伏案工作和长时间保持颈部某一固定姿势致颈项部劳损有关,多表现头痛头晕;恶心;颈肩部发沉;上肢酸胀手麻为住,属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
新九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案例
李某男61岁,本县城一小区,患者眩晕2年,每于颈项部旋转时加重,走路自觉不稳,医院入院诊治,经头部颈椎CT扫描结果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扩血管,改善脑供血药物治疗,2个多月后症状缓解,但随后经常发作,每年发作5-8次,均需住院治疗,来诊时正值发作1周,主诉头晕,颈项转测时加重,夜间睡眠翻身加重症状,心烦,纳差,大便干结,2-3日一次,查:舌淡胖边有齿痕,苔中间黄略腻,脉弦细略滑,血压/72mmhg。
治疗:
1、梅花针叩刺头部各经,项部,百会,四神聪,风池双
2、锋钩针天柱、颈部压痛点夹脊穴、天宗穴。针法:每穴勾割2-3下,每周1-2次。
3、毫针针风池、天柱,颈3-5夹脊穴,大椎
4、细火针浅点刺法刺颈夹脊穴;百会四神聪,前顶,太阳,3日后复诊头晕明显好转,头左右转动夜间睡眠均不引起头晕颈项强直也好转,上法隔1-3日1次,共治疗10余次,病情平稳,走路不稳感亦基本消失。
张××,女,40岁。2月23日初诊。颈项强直疼痛4个月,双上肢酸胀麻木不适,近日症状加重,X线摄片显示,颈4~颈5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诊为颈椎病(神经根型),曾服中药无效。查:臂丛神经阳性,颈4~颈5椎棘突及右侧横突部位压痛阳性。
治疗:
1、磁圆梅针:中、重度手法叩刺颈夹脊、手三阳经(颈肩部至指尖)每日一次
2、毫针:寻找压痛最明显的椎间穴及左右旁开各0.5寸,毫针刺之,滞针手法,针感应强,留针20分钟,隔日1次
3、锋勾针:颈部压痛点夹脊穴、天宗穴,每穴勾割2-3下,每3天1次。?共治疗7次,症状消失。
嘱患者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另外可每日进行颈部功能锻炼,即头项前屈、后仰、左右旋转,头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虽然颈椎病的治疗方法举不胜举,其中不乏物理疗法多种多样,都有其各自的临床疗效,但是新九针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明显区别于其他疗法。
中医特色治疗区针灸科杨志坤主治中医师
1、周一至周六持优惠卡门诊医技检查优惠10%。
2、周一至周六持职工医保卡(职工医保患者)门诊医技检查优惠10%。
3、周日全天门诊医技检查优惠20%。
(本优惠医院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