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医院 >> 颈神经根病的最新治疗指南
颈神经根病
“神经根病”是一种影响神经根的病理过程,其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运动和感觉症状”以及“深腱反射改变”。
大多数“神经根病”起源于神经根受压。
“压迫性颈神经根病”的两个主要机制是“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症”。
“非退变性颈神经根病”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尤其是带状疱疹和莱姆病)、神经根梗死、肿瘤浸润、肉芽肿组织浸润、“根性撕脱”和“脱髓鞘”。
●“颈神经根病”是引起“颈部疼痛”以及“上肢运动和感觉障碍”的常见原因。与较高的颈神经根相比,较低的颈神经根,尤其是C7,更容易受到压迫。C7神经根的支配区域包括:食指和中指的前后以及上肢的背侧面正中部分。
●“颈神经根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单独或组合的颈部、肩部或臂部的疼痛、或“上肢的肌肉无力、感觉障碍”或“减弱的深腱反射”。
●对于“疑似颈神经根病”的患者,神经系统评估的主要目标是在“颈部和上肢”中寻找“肌无力和感觉障碍”的区域。
尽管运动系统的检查可能被疼痛干扰,但深腱反射则是反应神经根功能更客观的测试。压颈试验(Spurling手法)和“肩外展缓解试验”具有高特异性,但对“颈神经根病”的“敏感性”较差。
●对于“疑似颈神经根病”的患者,如果他们没有或几乎没有“运动障碍”,并且没有增加的、潜在肿瘤和感染或炎症病因的风险时,则无需立即进行诊断测试。
当出现显著的“神经损害症状”或“定位症状”,包括肌无力或脊髓病时,或存在持续性的神经根症状,且不能通过保守治疗解决时,就需要进行“神经影像学”和“肌电诊断检查”。
●诊断检查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磁共振成像是首选的对颈椎进行初步神经影像学评价的检查。
“CT椎管造影”依然是诊断“椎间孔受压迫”的传统的金标准,在鉴别骨赘生物和软组织方面仍优于MRI。
屈伸平片检查在外伤和/或脊髓病的场合里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评估可能的脊椎滑脱症。
非退化性神经根病的“颈椎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是完全正常的。
●诊断
“颈神经根病”的诊断通常由针式肌电图(EMG)来证实,该肌电图经常显示“肌节样失神经”改变。单独的神经传导研究(NCS)对“神经根病”不敏感。
记住,在症状出现少于三周的情况下进行“肌电诊断测试”可能会降低“测试的敏感性”。
“放射痛与感觉异常”的鉴别诊断包括“颈神经根病”、颈或肩骨科问题、嵌压性神经病和臂丛神经病变。
●治疗
“压迫性颈神经根病”的最佳治疗方法仍处在不断争论中,几乎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任何治疗方法能够改善这种疾病的自然史。
①保守治疗
针对患有明显“神经根痛”和“感觉异常、麻木”或“非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的“颈神经根病”的患者,我们建议采用保守治疗作为初始治疗(Grade2C)。
通常从口服镇痛剂(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开始治疗,并避免产生诱发性活动,如果疼痛剧烈,可短期口服“泼尼松”。一旦疼痛可以忍受,我们就开始通过理疗和逐步增加活动幅度。
②硬膜外糖皮质激素注射
对于已经确诊的“颈神经根病”的患者,尽管采取了合理的保守治疗,但仍存在“严重疼痛或致残性疼痛”,并且神经功能缺损尚未进行性恶化,我们建议“硬膜外糖皮质激素注射”而不是手术治疗(Grade2C)。
注射应当在有经验的中心,并由经验丰富的介入专家在荧光监视条件下进行,可以使用对比剂注射来识别意外的血管。
③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颈神经根病”的益处尚未被明确,来自对照试验的数据依然奇缺。
“颈神经根病”患者如果存在以下所有情况,我们建议手术治疗而不是“非手术疗法”(Grade2C):
?存在“颈神经根病”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检查在“颈椎适当的位置”发现了“颈神经根被压迫”
?进行性运动无力
有限的数据表明,大多数压迫性“颈神经根病”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即可改善。但是,在最初的改善后,有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复发。如果“颈神经根病”的症状复发,则应重新采用保守治疗,除非出现明显的“运动缺陷或脊髓病”。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术
这是“颈神经根病”外科治疗中最常用的减压方法。
前路手术的优势在于:几乎不需要骚扰“脊髓或颈神经根”,并且可以切除“向外侧和中线部位突出”的椎间盘症和骨赘。
缺点包括:围手术期存在小的、损害颈动脉、气管、食道或“喉返神经”的风险,另外还存在并发“假性关节炎”的风险,以及“邻近节段进一步退行性变”的风险。
→后入路椎间孔切开术
当存在单个椎间盘的侧方突出,可采用后入路手术方法。
后入路手术方法因为曾被频繁的使用,已经发生了很多的改良。
但是使用后入路,不太容易到达中线部位的病变。所以,这种后入路在中线部位的椎间盘突出症或骨赘患者中不太使用。
后入路的主要优点是它不改变颈椎的结构,并且不会损坏颈椎前部的器官。主要缺点是术后疼痛可能比前入路要多,尽管这种疼痛可以通过药物得到控制。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或颈椎间盘置换术
这是一种发展中的“治疗颈神经根病”的技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就临床结果而言,“椎间盘置换术”等于或优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术”。
来自年的八个随机对照试验和例受试者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中,将“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术”进行了至少四年的随访对比比较,汇总分析发现“椎间盘置换术”在大多数临床指标的成功率均有显着提高(例如,总的成功率、神经功能改善、残疾评分提高),且存在较低的“植入物或与手术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并发症
“颈神经根病”和/或脊髓病的手术并发症并不常见,包括脊髓损伤(占病例的1%)、神经根损伤(占2%至3%)以及器械或装置故障(≤4%)。
来自回顾性研究的分析发现,前入路的其他并发症包括:暂时性吞咽困难(10%),喉返神经损伤(2-3%),食管穿孔(1%),椎动脉损伤(1%)和浅表伤口感染(1%)。
●预后
“颈神经根病”的预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病因是“压迫性”还是“非退变性的”。
①压迫性神经根病
大部分“神经根病”源自于“神经根的受压”。
有两种主要机制分别是颈椎病和椎间盘突出症。
尽管数据有限,部分患者,即使不是大多数,即使没有给予特殊治疗,这些“压迫性颈神经根病”患者也依然会有改善。
来自明尼苏达州的罗切斯特市的数据分析发现,对例“颈神经根病”患者进行的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证明:改善并非是特定治疗的结果。
此研究不是关于“疾病自然史”的研究,因为大多数患者都接受了某种治疗,其中26%的患者因“颈神经根病”接受了手术治疗。然而,在最后一次随访中,90%的患者保持着无症状或仅丧失轻度行为能力。
初始改善之后,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的“颈神经根病”的症状会复发。当症状复发时,应重新采用保守治疗,除非出现明显的“运动不能”或“脊髓病”。
②非退变性神经根病
“颈神经根病”或“多发性神经病”的“非退变性原因”包括糖尿病、感染性疾病过程(尤其是带状疱疹和莱姆病)、神经根梗死、根性撕脱、肿瘤浸润、肉芽肿组织浸润和脱髓鞘病变。
在这些场合里,“颈神经根病”的预后会受到“基础疾病自然史”和“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反应”的影响。
重要名词中英对比
脊椎病Spondylosis
颈神经根病cervicalradiculopathy
脊椎滑脱症spondylolisthesis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
后入路椎间孔切开术Posteriorlaminoforaminotomy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discreplacement
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discarthroplasty(CDA)
非退变性神经根病Nondegenerativeradiculopathy
脊椎病Spondylosis,即“脊椎关节炎(SpinalArthritis)”,X线平片上表现为“椎间盘间隙变窄”及“小关节的关节炎”改变。
来自魏社鹏的解读:
颈神经根病的治疗大部分时候都适合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的作用依然有争议。医师所能做到的就是让患者的椎管不再狭窄,神经根不再被压迫。
现有的的研究数据结果告诉我们,选择手术治疗要严格把握好指征,只有当三个条件同时得到满足的时候,再去手术,来得及!
魏社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