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治疗 >> 一例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浙
(浙江大医院肿瘤中心大肠癌MDT团队)
作者
徐栋杨琦李军沈俐王六红唐喆王建伟袁瑛丁克峰(浙江大医院)
病例简介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男性,68岁,因“粪便不成形伴血便3月余”于年1月就诊。
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粪稀软不成形,色偏红,带黏液,无便后滴血、里急后重、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症状;胃纳可,近3月体重无明显减轻。
医院肠镜检查提示:直肠距肛7cm可见菜花状肿物,占据肠腔1/2周,肠镜可通过(图1)。病理提示:直肠中分化腺癌。
(图1年1月初诊外院肠镜检查)
直肠磁共振成像(MRI)提示:直肠中下段癌,系膜区淋巴结转移可能(图2A)。
)(图2A初诊时直肠增强MRI。(年1月外院))
当地全腹增强CT未见肝脏及腹盆腔转移。
胸部高分辨率(HRCT)提示:两肺散在纤维增殖灶。
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月01月就诊于我院大肠癌多学科协作(MDT)门诊。
既往史:
既往史无特殊,否认家族肿瘤病史。
门诊查体:
体质指数26.26kg/m2,营养风险评分1分,日常活动能力(ADL)评级Ⅰ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肛门指诊检查:进指6cm可触及肿块,位于右后壁,占肠腔1/2周,质硬,表面不平,尚可推动,退指指套无染血。
辅助检查:
便隐血检测(FOB)(++),血常规、尿常规、凝血谱、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
直肠癌。
第一阶段MDT讨论及治疗情况讨论时间:年01月
讨论地点:结直肠癌诊疗中心会议室
参会专家:王六红、徐栋、袁瑛、沈俐、丁克峰
会议记录:杨琦
讨论——直肠癌临床分期与新辅助治疗指征
影像科直肠MRIDISTANCE评估。距肛距离(DIS):直肠肿瘤位于中下段直肠,骑跨腹膜返折,肿瘤下极距肛下缘约6.3cm。肿瘤(T):肿瘤穿透肌层及浆膜层,壁外脂肪间隙模糊,多发毛刺样、结节样浸润壁外脂肪间隙,浸润深度约5mm,肛提肌未见侵犯。肛管(A):肛管未见明显肿瘤侵犯。淋巴结(N):直肠系膜区可见4枚小淋巴结显影,DWI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环周切缘(CRM,C):环周切缘阴性。壁外血管侵犯(EMVI,E):直肠肿瘤后方见多根血管与肿瘤相连,略扭曲扩张,DWI高信号,提示壁外血管侵犯可能。全腹增强CT及胸部高分辨率CT未见远处转移。
影像学评估cT3bN2M0。
结直肠肿瘤外科患者肠镜检查提示直肠癌,病理活检示中分化腺癌,结合影像学检查,直肠癌诊断明确。目前未发现远处转移。临床分期ⅢC期。直肠MRI环周切缘阴性,肿瘤分期T3期,原发灶评估可切除,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率较高,根据美国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行新辅助放化疗降低局部复发率。
放疗科
根据目前诊断,T分期、系膜淋巴结转移、壁外血管侵犯均为直肠癌局部复发高危因素,新辅助治疗指征存在,建议术前长程放疗配合氟尿嘧啶(5-Fu)或卡培他滨化疗,以期降期及降低术后复发率。
肿瘤内科
根据影像学分期,局部晚期不伴远处转移,ECOG评分0分。该患者治疗目的为根治,并尽可能降低局部复发率。同意术前同步放化疗。
总结:患者诊断明确,为直肠癌cT3bN2aM0,临床分期ⅢC期。治疗依据NCCN指南,建议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6~8周再行手术,术前再次行直肠增强MRI评估肿瘤退缩情况,根治术后继续辅助化疗,完成6个月的围手术期标准治疗。
后续治疗及评价
年1月5日起,行直肠瘤区及盆腔淋巴引流区放疗。方案为计划大体肿瘤靶体积(PGTV)DGy/25F、计划肿瘤靶体积(PTV)DGy/25F放疗+卡培他滨1.5g,每天两次口服同步化疗。
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周,患者复查直肠MRI,检查结果提示,直肠中下段癌(T3bN0-1Mx)(图2B);全腹增强CT及肝脏增强MRI检查发现新发、多发肝转移(图3)。
本文由“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未完待续)
患者后续应该如何治疗?MDT团队如何权衡利弊给出建议?患者的治疗反应又如何?12月29日今日肿瘤“浙医二院MDT病例连载”继续为您带来精彩内容
(编辑:中国医学论坛报贾春实)
今日肿瘤
帮助·服务·影响
联系我们:oncology
c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