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压迫性脊髓病专科治疗医院 >> 压迫性脊髓病饮食 >> 脊髓损伤康复普及知识第十三节什么是褥疮
一、人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皮肤覆盖全身表面,具有保护体内组织,感受温、痛、触、压等刺激,调节体温和排泄废物等多种重要功能。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此外,皮肤还衍化出许多附属结构。
表皮位于皮肤的最表层,是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其深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是浅层细胞来源的基础,故称生发层,这层的细胞边分裂边向表层推移。最浅层的细胞角化死亡变成扁平状,叫角化层。他能不断脱落与新生,有抗摩擦作用。
表皮的深层细胞含黑色素颗粒。黑色素颗粒多时,皮肤颜色变深;反之则浅。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以保护内部组织不受紫外线的损害。表皮细胞内含有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的前身),紫外线照射后能形成维生素D。表皮具有吸收作用,某些脂溶性物质和乙醇等容易透过表皮而被吸收,故常把一些外用药制成油膏或酊剂,以通过表皮吸收起治疗作用。
真皮位于表皮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富有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因此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能经受一定的摩擦和挤压。真皮内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还有皮脂腺、汗腺和毛根等。
皮下组织(浅筋膜)位于真皮深面,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构成、具有保温和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皮下组织的厚度随年龄、性别、健康情况以及身体部位而有差别。
在皮肤的各层内,感觉神经形成各种神经的末梢装置(感受器),能感受温、痛、触、压等外界刺激,经过感觉传导路径传至大脑皮质中央后,产生温、痛、触、压等感觉。
皮脂腺、汗腺、毛发、指(趾)甲是皮肤附属结构。人体除手掌和足底皮肤以外均由皮脂腺。皮脂腺呈囊泡状,其导管一般都开口于毛囊。皮脂腺分泌皮脂,有滋润和保护皮肤的作用。汗腺为单管状腺,直接开口于表皮,分泌汗液。汗腺在调节体温方面起重要作用。受热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散发热量;受冷时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以减少热的散发。汗腺还有排出盐类及尿素的作用。
二、什么是压疮(褥疮)
压疮又称为褥疮褥为垫在床上的物品,顾名思义,褥疮就是长期卧床与褥接触的部位发生溃疡。祖国医学又称席疮。现在通称的褥疮泛指身体任何部位,尤其是在骨隆起处遭受长时期过度压迫、局部皮肤发生的坏死及溃疡。比如脊髓损伤病人的足底溃疡也称褥疮。褥疮可造成从表皮到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和关节的破坏,严重者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
三、压疮、褥疮从名称上看有什么不同
有的医生将褥疮诊断书写为压迫性溃疡,有的将褥疮称为压疮,这是因为压迫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压疮或压迫性溃疡是依据发病原因而定的,而褥疮是一种形象的命名,是一种传统习惯称法。但若是因久坐原因在坐骨结节处发生溃疡或因站立、行走发生的足底溃疡称之为褥疮显然不太合适,因此成为压疮更为科学,更为确切。
四、压疮为什么又成为营养性溃疡
压疮发生的另一种重要原因是局部存在感觉障碍。皮肤的保护功能是依托感觉神经而起作用的。脊髓损伤的病人,中枢神经受损,受伤(或病变)平面以下部位神经传导中断,感觉完全消失,也就失去了保护作用。同时因为神经损伤后自主神经功能发生障碍,影响神经对皮肤的营养功能,使病人容易发生皮肤损伤、坏死和溃疡。凡是因脊髓损伤,同时伴有感觉障碍的疾病发生的压疮又称营养性溃疡。而无脊髓损伤和感觉障碍,因长期卧床的病人(如老年骨折病人)发生的压疮就不能称为营养性溃疡。
五、压疮(褥疮)的危害性和严重性
褥疮(压疮)具有发病率高,病程发展快,难以治愈,治愈后易复发的特点。据统计,有80%的脊髓损伤病人发生过褥疮(压疮),有40%的病人反复发生过压疮,有5%的病人虽然积极治疗,但仍未治愈。其中病程长达10年以上的病人有20%,病程最长的25年以上。有的病人刚发生褥疮时只有五分钱硬币大小,由于处理不当,几个月时间就发展成为碗口大的重症压疮。久治不愈的压疮还会并发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败血症或低蛋白血症。这些并发症发生后不仅使治疗更加困难,有的患者因此而死亡。目前压疮仍是脊髓损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压疮虽然只是一个小小溃疡,若治疗不当,危害极大。
六、国内外对压疮(褥疮)的研究是如何开展的
从年起,有关压疮(褥疮)的病因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年James和Paget首先指出压疮病因压迫。年Charet认为压疮造成组织缺血坏死与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有关。年Legden认为感觉和自主控制丧失导致周围反射减少,最终引起皮肤溃疡。年Sequard则认为压迫和潮湿是关键因素。年VenGehuchten提出肌肉萎缩和张力下降是重要因素。年Kuster,年Ascher均注意到,在压疮发展的过程中,细菌感染起着重要作用。
压疮(褥疮)的外科处理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年开始了用外科手术闭合创面治疗方法的探索。年以后开始使用皮瓣修复的方法治疗压疮。年国外学者提出为神经丧失区提供有感觉皮瓣的可能性。至近20余年带血管蒂皮瓣、肌瓣、肌皮瓣临床应用,使巨大压疮一期修复成为可能,且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使压疮的治疗达到了新的水平。
七、褥疮(压疮)发病的机制是什么
压疮(褥疮)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机体组织长期或过度受压,引起局部缺血性坏死,形成溃疡。
研究提示,当组织承受的压力相当于终末毛细血管动脉压力的两倍,且压力持续在1-2小时就会产生局部缺血,压迫缺血两小时以上,就可以产生不可逆的组织损伤。任何原因所致的组织长时期受压,或短时间强压力损害,均会造成组织坏死,而发生压疮(褥疮)。
八、压迫造成褥疮(压疮)的特点是什么
骨骼突出处易造成压疮;长时期、持续的压迫易造成压疮,因此,压疮的发生与部位、压力大小、压迫时间长短有关。
组织承受的压力以骨骼突出处最大,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弱。压迫点越小,压力也就越大。如坐骨结节、尾骨、根骨、股骨大转子等处,骨突部位呈倒圆锥尖状,其受压部分的压力极大,这部分组织容易坏死。人体在仰卧时,骶、臀、足后根、枕布所受的压力最大,在俯卧时膝部和胸部受到的压力最大,在坐位时坐骨结节处受到的压力最大,因此这些部位最易发生褥疮。而接触面大,承受压力平均的部位一般都不易发生压疮,如背、腹、大腿等部位。
组织受压最大之处的力来自两个方面,意思内部的骨突出,二是外部接触的硬物或圆锥尖状物。如坐卧处是硬板或席子,或粗糙之物、硬的凸状物(如便盆边缘压迫骶部)。这两种情况,任何一种都会对局部组织造成极大压力。如果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局部组织的压力就更大,就更容易发生组织坏死。研究发现,若压迫处得到间歇性缓解,受压组织的局部血供得到改善,不会发生缺血坏死。可见发生压疮一定是长期、持续、重力的压迫。正常人某些部位也长期受压,但他始终地在轻微变动局部体位,保持局部血液循环畅通,所以组织不会坏死。比如,一个健康的打字员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虽然他的整个臀部坐在椅子上没有动,但坐骨结节的局部始终在起伏移动,这部分组织没有持久地受压,因此不会产生坏死而发生压疮。而一个脊髓损伤病人同样是连续坐三四个小时,由于他的下身完全瘫痪,局部缓动也不存在,坐骨结节下方的组织始终处于高压的压迫中,因而就易坏死而发生压疮。
九、哪些人容易患褥疮(压疮)
有三种人容易患褥疮:一是患慢性疾病长期卧床,不能自主变动体位的病人,特别是昏迷和中风的病人;二是较长时间卧床的老年骨折病人;三是脊髓损伤病人,包括有感觉障碍不全的瘫痪病人。临床发现一些低位脊髓损伤病人和不全瘫患者,比其他病人更容易发生压疮。这是因为他们受伤位置低,尚有部分运动功能,每天的活动量较受伤位置高的要大得多,而这些人因存在感觉障碍,失去了保护作用,运动越多,受压损害的机会也就越多,因而更易患褥疮(如不全瘫痪者长时间坐立或站立行走,坐骨结节和足跟处就易患压疮)。身体瘦弱的比肥胖的更易患压疮。
十、患褥疮(压疮)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一般来说,老年人更容易患褥疮,因为老年人新陈代谢差,同时由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皮肤营养状况不如年轻人,皮肤缺发弹性,易受压迫。有贫血、水肿、消瘦等情况的更易患褥疮。但是年龄不是绝对的,青壮年者因病或长时期制动、局部压迫严重也会发生压疮。
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普及宣传知识
感觉不错就请收藏分享一下吧
赞赏
人赞赏
长按白殿疯初期图片白殿疯的要怎么忌口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yy/17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