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讯》

本期简介:近日,沁阳市民张女士因为双下肢无力到河南医院接受治疗。让她没想到的是,手术仅仅两天后,她就能下床走路了,这是我市首台胸椎内镜手术。

节目视频

事情还要从年上半年说起,当时张女士在走路的时候,感觉腰部右侧发硬,胸部下侧发紧,双下肢僵硬无力,她曾医院接受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12月中旬,张女士在家人的帮助下来到河南医院就诊。

患者张女士之前我的腰的右侧发硬,胸部的底下发紧,有束带感,发病已经半年了,腿发软走不稳。

当时接诊的医生是河南医院骨一科副主任谢长伟。

河南医院骨一科副主任谢长伟走路腿没劲儿,腿打软,必须要休息,不然的话就要栽倒,是这样一个情况。我们看是黄韧带肥厚,神经压迫比较重,胸椎椎管占位有一半以上,可能还要多,她有这些症状,又有影像学的压迫,所以我们就先收治住院。

经过科室会诊,张女士被初步诊断为胸椎椎管狭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河南医院骨一科副主任谢长伟这个胸椎骨化症在脊柱外科来讲,它应该是一种比较重的病,这个手术是四级手术,是最高级别的手术。

在张女士的治疗方案中,就如何做手术这个问题,骨一科的医生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

河南医院骨一科副主任谢长伟我们过去都是开大刀,就是十几公分一个口,去做这个手术,那么我们可能牵扯到输血,牵扯到破坏,需要把这个骨头切掉的更多,我们可能还需要用辅助内固定来重建脊柱稳定。麻醉的话我们要全麻,这个时候因为出血多可能要输血,所以这个对于病人来讲,不管是费用还是创伤,还有手术卧床时都要长。

经过多次会诊后,骨一科主任陈长青提议采用内镜技术进行手术治疗,内镜技术常常用于腰椎手术,而用于治疗胸椎疾病,在我市还没有相关病例可以参考。

河南医院骨一科副主任谢长伟跟我们陈主任会诊完之后,选择了内镜,医院比较成熟的一个技术,内镜技术。内镜技术我们往往用于腰椎多,那现在的话,我们内镜用到胸椎上,在咱们焦作市应该是首例。

手术前,骨一科主任陈长青带领科室人员全面了解掌握病人病情,并与北京、上海、医院的骨科专家们积极沟通,研究手术方案。最终,在骨一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手术。

河南医院骨一科主任陈长青手术得以完成我觉得有四点必须注意:第一、就是良好的适应症选择,这个胸椎管黄韧带骨化症发病率相对比较低,有些病人来的时候发病比较重,范围比较广,那就不能做微创。这个病例是一个孤立性的,范围不大,但是压迫比较重,所以她比较适合这种手术。第二、手术中必须要有良好的设备,比如镜下魔钻。如果没有镜下魔钻的这种安全的削磨,可能会损伤脊髓,另外配套的这种镜下的腰钳必须得到位,否则的话,器械如果不到位,也是做不好这个手术的。第三、是精确的定位。咱是机械精确定位,范围很小,大概这个范围也就是一公分左右。如果定位不到,做错地方了,那这个效果肯定差。第四、必须有精湛的医疗技术作保证,要有充分的椎间盘镜的手术经验,把腰椎做得很好了,你才能慢慢做到胸椎与颈椎,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到的,就能做好的。否则,这里面的并发症还是很高的,手术风险还是很大的。河南医院骨一科副主任谢长伟这是她的CT,我们应该能看到,我们内镜做完手术以后,我们能看到这个椎管内黄韧带骨化,包括椎板压迫神经的东西全部取掉了,所以病人神经完全减压了,这个时候应该是压迫解除。

手术后,陈长青多次到病房查看张女士的恢复情况。

河南医院骨一科主任陈长青这是个手术刀口,一针就没有缝,是用护皮贴的。以前这个常规的手术他需要十公分左右的切口,来显露这个切口。

看到记者来采访,张女士也非常兴奋,在儿媳的帮助下,她主动要求下床走几步。

患者张女士现在感觉下肢走路比以前轻,腰部的束带感没有了,腰硬也没有了。没有想到这么快,可不是现在实现了,能让我相信了,事实让我相信了。

谢长伟叮嘱张女士。

河南医院骨一科副主任谢长伟回去三周之内你要自己休息三周,这三周自己干什么都行,就是说不能干活,生活上你自理。

陈长青表示,这是河南医院骨一科第一次用内镜技术做胸椎手术,病人出血少,花费低,恢复快,同时对于骨一科用微创技术治疗胸椎类疾病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监制/李吉豫审核/郜晓明

责编/王耀东编辑/赵亚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voikg.com//mjccys/177492.html
------分隔线----------------------------